?玻璃陨击物:撞击产生的高温融化了地壳物质,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玻璃状颗粒。
?影响:
?撞击引发了巨大的冲击波、地震和火山喷发。
?碎片进入大气层,遮挡阳光,导致“撞击冬天”,植物光合作用停止,生态系统崩溃。
?全球气温骤降,随后可能发生温室效应(由于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2。德干暗色岩火山活动
?地点:印度的德干高原。
?特征:这场火山活动持续了数十万到百万年,喷发出的熔岩覆盖了约150万平方公里。
?影响:
?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排入大气层,导致气候变化。
?硫化物引起全球酸雨,破坏植被。
?长期的温室效应引发全球变暖,与小行星撞击后的气候变化叠加,进一步加剧生态系统崩溃。
3。气候和环境变化
在白垩纪末期,即使没有小行星撞击和火山活动,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海平面下降,沿海栖息地减少。
?氧气水平下降,影响大型动物的生存。
?气候波动使生态系统压力加大。
灭绝的过程
1。直接影响:小行星撞击和火山喷发导致大量生物直接死亡,例如靠近撞击点的恐龙。
2。食物链崩溃: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草食性恐龙失去食物来源,随后掠食性恐龙也灭绝。
3。长期生态失衡:气候变化持续数千年甚至更久,许多物种未能适应。
为什么鸟类幸存?
?鸟类是现代恐龙的后代,许多小型鸟类幸存下来。
?原因可能包括:
?小型化:体型较小,能量需求较低。
?杂食性:能够灵活地获取食物资源。
?飞行能力:可以快速迁移到更适宜的环境。
其他幸存者
一些动物群体在大灭绝事件中幸存,包括:
?哺乳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可能在地下穴居,避开了最严重的环境灾难。
?鳄鱼和乌龟:这些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许多生活在水中的物种得以生存。
现代意义
恐龙灭绝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还对今天的生态危机和气候变化提供了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