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由霍格沃兹特快带着往城堡这边来,但还需要好几个小时才到。不过为了迎接新生,此时的城堡早已经亮了起来,仿佛忽然就从沉静的状态转变成活跃。
不过城堡还是太大了,而里面的人也还是太少了,所以望曦登上城堡八层的全程都没有遇到过什么人。
占卜课教室以及教授的办公室也在这一层,不过那个房间现在是特里劳妮在用,望曦觉得它太小。
八层也是一个人都没有,望曦慢慢走过走廊,但她只是路过了占卜课教室的门口——原本的圆形活板门已经被她换成了双开的明亮玻璃门,虽然这门的风格和外面挂着卡多根爵士画像的八楼平台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望曦不在乎。
早在一个月前,她已经将原占卜课教室里面那些如老式茶馆的布置全部清了,然后又换成了环形的一排排如阶梯教室一样的台阶座椅,讲台位置不是黑板,而是一大块直接连上天花板的玻璃,玻璃后背有一处微型人造假山景,有“瀑布”从玻璃顶顺着落下,汇入假山当中。
这块玻璃平常是正常透光的,上课时能变成单向镜,像是显示屏一样展示各种内容。
课室现在还很空,上课“道具”还被望曦凌乱地堆在门边角落。
。。。。。。
望曦越过占卜课教室门,走向另一侧,她最终在某一条走廊中间停了下来。
——就是这里了。
她看了一眼挂在走廊一侧的挂毯,这幅挂毯的名字大概是“巨怪棒打傻巴拿巴”,而与这块挂毯正对的另一侧墙面看着光洁无物,其实还藏着一个着名的房屋。
有求必应屋。
这间在原着中需要使用者集中精力去想需要的场地,并三次走过那面墙后才会出现门的隐藏房间,其实并没有固定的形态,房间的状态和当前使用者内心渴求的需要有关。
不过这房间在望曦眼里,是一处值得她研究的空间规则聚集点。
对于霍格沃兹的师生来说,有求必应屋是一处神奇的房间,就连伏地魔都会选择将其中一个魂器藏在这个由他还在汤姆?里德尔时期时就已经发现的神秘房间。
望曦站在空荡的墙壁前,她几乎不需要特意放出精神力就已经能完全感知出墙后房间的轮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求必应屋的大小其实是固定的,它一直都是一个巨大的正方体空间,而这个空间实际上也并不在墙内,而是在黑湖之下。
没错,就是那个包裹着斯莱特林休息室,同时也是三强争霸赛时被选中作为其中一个比赛场地的湖泊。
那面墙并没有类似传送的阵法或如同飞路网一样的瞬时转移通道,每当有人满足有求必应屋回应的条件后,那墙壁上出现的“门”,都是空间规则的具象形态。
只不过这个世界的规则比其他许多位面的规则都要更加“活泼”——这就像是惰性气体和易反应气体的区别,这些规则虽然不至于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自己异化,但确实要比其余世界中的规则更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变化。
有求必应屋的空间规则就是异化过的,比这方世界的空间规则都要活跃许多,而且,这些异化空间规则是被人为“贴”在这面墙壁上的。
望曦一手按在墙壁上,手上渗出一层薄薄的渡河水,河水沾染上墙壁的瞬间,一个巨大的漩涡从墙上出现,一层层如水纹一样的涟漪在墙上散开。
望曦往前走去,身子最终消失在墙后,而泛起来的波纹也就此消失,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至于望曦,在经过短暂的眩晕之后,已经进入了一处漆黑的空间,这空间有点像是之前在站台困住她一会的那个空间,就连其中分布略微凌乱的规则线条都几乎一模一样。
——果然,有求必应屋其实也是世界本源的一个“作品”。
当然,这个说法是仅限于原住民来说的,这片位于黑湖底下的空间要比站台那处临时的空间稳定很多,其中的规则线条就像是时刻运动的原子,而每一次经过有求必应屋且能引起规则响应的那些念头,就像是某一次推动“原子”运动的外来推手,而这些杂乱无章的“原子”也会开始碰撞结合成新的“分子”,从而完成不同空间的构建。
而且,这些空间规则形成的空间其实从未消失,而是被规则力量压缩重叠在一起,就像是一个个存档的档案——每一张牌都代表一个空间——如果有不同的人都产生了相同的念头,那么对应的空间就会被重新“抽”出来,重新“读档”。
这也是在原剧情中,为什么伏地魔将改造成魂器的拉文克劳冠冕放入有求必应屋后,哈利又能重新“召唤”出那个特定的储藏许多杂物的房间,并找到冠冕的原因。
但这个看似无害的有求必应屋,只有原住民才有正当使用权——像望曦这样的外来者,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只要踏入有求必应屋,都会直接面临多重手段的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