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建立功勋的桓玄,上书请求朝廷让他任广州刺史。
而司马道之亦忌惮他,不想他继续盘踞荆州,于是下诏以他督交广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不过受命后却不赴任,仍然留在江陵。
同月
司马道子听从司马尚之、司马休之的建议,多树外藩,不料却因削夺了豫州刺史庾楷的都督地区,而令其劝王恭再度举兵。
九月二十一日
王恭再次联结桓玄、殷仲堪、庾楷等举兵讨伐司马尚之兄弟,众人依旧奉王恭为盟主。
这次起兵不同上一次,桓玄、殷仲堪二人认为必定成功,所以对于出兵之事格外积极。
不仅桓玄决定当日就出兵东进,殷仲堪更分五千荆州兵给桓玄,紧随担任前锋的南郡相杨佺期顺江南下。
杨、桓二人到湓口时,亦为讨伐对象的江州刺史王愉逃奔临川,但被桓玄派兵追获。
及后虽然庾楷大败给司马尚之,前来投奔桓玄,但桓玄也于白石大败朝廷军队。
就在桓玄认为大事已定,王恭必定进入建康之时。
东边传来消息,王恭因麾下北府军刘牢之在战斗中,听从朝廷命令,倒戈而败亡。
本来桓玄、杨佺期二人已经进至石头城,很快能够兵临建康城下。
谁知刚刚背叛王恭的刘牢之率北府军入援京师,二人畏惧北府军的精锐,撤回蔡洲,继续与朝廷军对峙。
十月
司马道之以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意图让二人倒戈攻击殷仲堪,而贬殷仲堪就为广州刺史。
此举果然起了作用,使得桓、杨二人开始犹豫,不再听从殷仲堪的命令。
最终二人退兵,三人以桓玄为盟主,据势相结。
就在晋国陷入内乱时,北方二国也不约而同的出现争斗。
先是秦国。
苻坚因为晋、夏二国国内争斗纷乱,无力出兵的时机,遣兵夺取了襄阳。
可就在苻坚在前线督军,镇守洛阳的北海公苻重突然谋反。
好在其长史吕光忠于苻坚,使得符重之乱,灭杀在了萌芽之中。
但毕竟是宗亲兄弟,苻坚随后便以苻重谋反未遂,并未造成大的损失的理由,赦他返回府第。
不久又再度命苻重为镇北大将军,驻镇金城。
同年,又命唐公苻洛为征南大将军,镇守成都,并命其由襄阳循汉水西上上任。
然此举却拨动了苻洛头中那根紧绷的弦。
其实苻洛在立下灭亡凉的大功后,因为没有获得应有的奖赏,被封为将相重臣,反倒仍以其作为边境州牧,而深感不满。
如今怀疑命他到襄阳其实是苻坚杀他的阴谋。
加之麾下主簿平规的挑拨离间,于是决定叛变。
靖平十六年九月,仍旧还在秦州的苻洛,立即联络符重,约定一同起兵。
而且苻洛还派遣使者,联络前往氐人、羌人、鲜卑人等部落,希望他们可以协助自己,但各部落都明确表示忠于苻坚,不会伙同苻洛作乱。
虽然仅有符重的支持,但苻洛还是聚集起了七万大军,自冀县东向长安。
由于是关内作乱,没有潼关这种坚关天险为依靠,加之皇帝仍在关东,因此关中人民恐惧战乱,人心骚动,盗贼兴起。
此时还在襄阳的苻坚还想要试图劝降。
派出使者,以永封梁州的条件,请苻洛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