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且慢下令!祈雨成败,不过是一时手段之争,关乎颜面罢了。但百姓庄稼免受旱涝之苦,才是真正的大事国本!方才我师父登台求雨时,并非法力不济,而是慈悲之心发作,收到了四海龙王的紧急神念传信!”
孙悟空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国王身上,说得煞有介事:
“龙王言道,方才作法所祈之雨,雨量已然充足,沛然甘霖足以滋润大地,缓解旱情。若我师父再强行施法,降下更多雨水,则过犹不及,恐成涝灾,反而会淹坏农田,毁伤禾苗,苦了百姓!我师父乃真正得道高僧,心怀慈悲,以苍生为念,岂能为一己胜负而陷万民于水患?故而才主动收敛神通,甘愿认输!此非不能也,实乃不为也!陛下明鉴!”
这番话掷地有声,听得唐僧本人都微微一愣,随即垂下眼帘,默诵佛号,倒也显得宝相庄严。
沙僧和八戒在一旁佩服,暗道大师兄这瞎话编得真是眼都不眨。
虎力大仙闻言,顿时气得三尸神暴跳,这猴头颠倒黑白,还句句暗讽他们不顾民生!
虎力大仙猛地踏前一步,须发皆张,怒极反笑,声音尖锐地反驳道:
“荒谬!简直是一派胡言!陛下休要听他狡辩!风雨雷电,行云布雨,皆乃天道法则,严谨有序,岂是儿戏?龙王传信?更是无稽之谈!分明是这和尚法力低微,求不来雨,在此巧言令色,欺瞒陛下!还请陛下下旨,处斩妖僧”
虎力三人虽蒙金阳仙君赐下上清仙法,能凭借特制令牌沟通天地,引动风雨鬼神,但那更多是依仗符诏之力。
若要像传说中那般,随时随地、如臂使指地将四海龙王直接召唤现身,那可是需要极高深的境界和莫大法力,绝非他们目前所能企及!
孙悟空根本不给虎力说完的机会,也不接话茬,直接转向国王道:
“若陛下不信,俺老孙可将方才降雨的龙王唤来一见?!”
国王本就昏庸,被这么一激,又觉得有趣,便道:
“寡人做了二十三年皇帝,还真未见过活龙是何模样!唐朝和尚,你既都有法力,便再显神通,叫得龙王现身,让寡人与满朝文武看个真切,便认你头功!叫不出的,便是欺君!”
孙悟空闻言,猛地仰头望向殿外苍穹,深吸一口气,运转神通,声音陡然变得洪亮悠远,如同惊雷般滚过王城上空:
“敖广何在?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尔等弟兄们既已施雨功成,何不现出真身,来这金銮宝殿之上,亲自向陛下分说明白?!也好叫某些井底之蛙开开眼,免得整天坐井观天,徒惹人笑!”
这一声大喝,蕴含无边法力,穿透云霄,直透九霄!
满殿文武皆惊,纷纷伸长脖子望向殿外天空。
国王也下意识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紧张地攥紧了扶手。
“轰隆隆!!!”
殿外晴朗的天空骤然风云变色!
浓厚的祥云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道道瑞气霞光穿透云层!
紧接着,四股庞大无比、威严神圣的气息猛然降临!
云层之中,四个巨大无比、狰狞而又神圣的龙首缓缓探出,其后是绵延不知多少里的庞大龙身,若隐若现于云雾之中!
鳞甲闪烁着青、红、白、黑四种璀璨神光,龙睛如同日月,淡漠地俯视着下方渺小的宫殿和众生。
四海龙王,竟真的应召而来!
煌煌龙威,镇压全场!
满城百姓、文武百官乃至国王,何曾见过这等景象?惊得纷纷跪倒在地,磕头不止,口呼“龙神爷爷”。
国王在楼台上,亦是战战兢兢,扶着栏杆才能站稳,颤声问道:
“龙…龙神…方才…方才国师求雨,可是尊神所降甘霖?”
敖广巨大的龙首微点,声如洪钟,响彻天地:
“陛下明鉴。正是我等奉…奉天道感应,降下甘霖。然雨量已足,泽被苍生。若再降,恐成涝灾,反伤农事。故方才唐朝圣僧祈祷时,未敢再行云布雨,非僧家之过也。还望陛下明察。”
敖广巧妙地将“上清符诏”说成“天道感应”,既回答了问题,又未泄露根脚。
国王闻言,恍然大悟,对孙悟空的本事更是惊惧又佩服,连忙道:
“原来如此!多谢龙神解惑!有劳尊神降临,请回仙府,寡人改日定当设醮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