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的确忽略了这些,若非御史大人指出,下官还。。。。”
谢珩扶住了杨沛贵的手,淡淡说着。
“杨大人,不必再跪。”
“你日夜忙于公事,一县不大,但杂务多如牛毛,能在中抽身考虑百姓安居之事,已是不易。”
“那日凶案发生,无论是当晚还是第二日,杨县令全程陪同,毫无抱怨,已是细心之人。”
“谢某走访大街小巷,听到关于县令之评价,大都是赞美之词。”
“人非完人,谢某提的要求又过于求精,忙碌间的忽略并非刻意,谢某能理解。。”
“陛下,自然也能理解。。。”
杨沛贵哑然看着面前年轻的男子。。。。他轻描淡写几句话,将他这么多年的想法全部都说出来。。。
甚至不仅仅只是找茬,也表达了理解。。。
从前他接待御史大人,是如何小心翼翼,御史在的每一天,都如坐针毡,生怕其回朝后有所不满。
他本就没有重商轻文的想法,但好像民间风气,也隐隐往此倾斜,这时候,自然就需要地方官府站出来,平衡二者。
这御史大人提的问题,看起来精益求精,实际上,却是一个隐患。
如果他现在不知道,就放纵泽县这样发展下去。
与陛下的治理观念相悖,那他岂不是。。。。
杨沛贵冷汗不由流出。
真诚抬头看着谢珩。
“多谢,多谢御史大人提点。。。”
“下官今日回府后,定会将陈岁所有文章全部看一遍,保持着敬畏之心,为其书写墓志,刻碑纪念。。。”
谢珩点头。
“那书案上的岁随,也就是陈岁的随笔。。。”
杨沛贵拱手行礼。
“先前大人提,但是下官觉得,这随笔有成书传世之意义,定会在泽县乃至整个青州传颂。”
谢珩很是淡然。
“我还会在此停留一日,杨县令,让我看看,你的办事速度吧。”
“至于我来泽县之事。。。”
杨沛贵格外上道。
“御史大人奉旨低调出行,下官自然不会对外宣扬。”
“不知杨县令想好,如何解决千文私学,求学学生多,而授课先生少,学堂不大的问题。。。”
杨沛贵无言,您刚刚才提,我现想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只得拱手再次行礼。
“请御史大人不吝赐教!”
谢珩若有所思。
“姜先生心胸宽广,若是杨县令能上门,将想法与姜先生沟通,谢某觉得,其能理解。”
“泽县有学堂十余所。”
“自有夫子超过十余人。”
“调查其品性,才学,由官府出面沟通。。。再想想,这千文二字,是否可以悬挂于每个学堂之上。。。”
“杨县令以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