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妙法莲华经 > 第124章 第124集(第2页)

第124章 第124集(第2页)

即为方便说

涅盘真实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

汝等咸应当

疾生厌离心

诸人闻是法

皆得阿罗汉

具足六神通

三明八解脱

最后第五十

闻一偈随喜

是人福胜彼

不可为譬喻

我们看财法布施的功德。假设有一个大施主,他发心供养无量的众生。发心多久呢?到对方满八十岁。这过程中,“随意之所欲”,这个是真正的布施。诸位!布施不是说你今天有三件衣服,多了一件,你把多的那件拿给别人。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他需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因为布施,它之所以成就度,就是舍己贪爱。就是你最喜欢的东西,对方需要,你就把它给他。就是“随意之所欲”,你满足他心中所有的希望。他需要财富,他需要车子,他需要房子,你就给他他心中的愿望,你先不要考虑你的需求,这个是真正的财施。

财施了以后,到了对方八十岁的时候,“见彼衰老相”,就年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精神也衰弱了,牙齿也疏散,身形也枯竭了。这大施主一看,“念其死不久”,这个人可能即将死亡,这个死亡一到,那资财就没有用了。所以这个大施主心中一转想,欸,该开示他出世道果了。所以“即为方便说,涅盘真实法”,善巧地跟他讲四谛、十二因缘,从苦集灭道当中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这个苦谛是从无常切入的,世间上再好的东西,用无常观进去它就没有价值了,因为再好的东西一定要永恒才有用。你看我们为什么不赞美天上的彩虹——它那么漂亮,而宁可赞美一个珠宝?因为彩虹虽然漂亮,它马上就消失掉。所以无常观来看人生,那什么都没有价值了,所以他“疾生厌离心”。那么诸人闻是四谛、十二因缘法以后,“皆得阿罗汉”,证得我空,甚至于加修禅定,成就三明六通八解脱这种大阿罗汉。

那么,这样的功德,比起我们前面的随喜听法、转教他人的第五十个人闻一偈的心中的随喜,这第五十人的福德是超越前面的财法二施的,而且这个超越的差距太大了,已经没有办法作一个譬喻了。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劝修”。

如是展转闻

其福尚无量

何况于法会

初闻随喜者

那么“如是展转闻”,就是从法会初闻到第五十个人,这第五十个人的福德尚且无量,何况是于法会最初听闻的人,这个法味最浓、观行最深、功德最大的第一个人那一念随喜呢?

透过这个地方的比较我们就知道了,《法华经》它重视内善根。它认为你内善根成立了,外福德才有意义。否则,你内善根这种不生灭心没有建立起来,你永远就在生灭因缘里面轮回。就是你一定要先回家,先回家以后再去工作那才有意义。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内善根,乃至于最少最少最少的一个标准,叫做一念随喜,而且还不是听闻的,而是第五十个人的一念善根,都超过你这么大的布施的福德相,因为你内善根不是外福德能够取代的。

壬二、颂听法劝人功德

我们看壬二的“颂听法劝人功德”。看第一段。

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

齿不疏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

鼻高修且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