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派了官差维护周边秩序,每日还供应两餐热食,
更安排翰林院编修轮流前往客栈,
并为他们讲解我朝科考章程与答题规范。
前日臣派属官去查看,见学子们或埋头苦读,
或相互探讨,个个安心备考,不少人私下感慨,
没想到大周对他们这般礼遇,
即便落榜,也想留在大周谋份生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帝听完,思索片刻,才大手一好挥,
“尽量早日选定日子进行科考,
以免再次寒了这群学子的心。”
皇帝听完科考事宜,随即问道:“那流民安置方面,
至今已接纳了多少户,都安置在何处?”
左丞相躬身回禀:“回陛下,截至昨日,
共计接纳有大夏流民七百四十一户,
皆安置在南州边境的青岐县。
该县地广人稀,有大片待垦荒地,
臣已命当地县衙给每户分了耕地,帮忙搭了茅草房,
并派发了口粮、麦种与过冬的棉衣被褥,
基本生活保障已落实妥当。”
“什么?”
皇帝一听,整个人的瞳孔瞪得老大,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怎么才那么点人,难道咱们对他们的福利待遇还不够好吗?”
要知道大周与大夏这数十年来征战不休,
尤其是这三年里的两场恶战,
更折损五六十万将士,这些人既是戍边的兵,
也是耕田的力,西境田垄渐荒。
军中兵源告急,流民本是填补缺口的关键。
大周皇帝还满打满算,想着自己开出这么好的条件来吸引流民,
大夏百姓肯定会蜂拥而至,少说也能来个几千户人家。
谁曾想就来了这么点人,才七百多户的流民,
连一个县的耕地空缺都填不满,
离“以流民补国力”的预期差得太远。
不是说大夏朝老百姓,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
如今朕又给钱给粮,还给你们地跟房。
这都吸引不了人?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喜欢特战女兵在古代请大家收藏:(qbxs)特战女兵在古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