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韦陟遗漏了一句:汝虽出嗣,然朕并没有不认你。
少了这句话,就是在为李瑁还嗣打掩护。
萧华点头看向众人,道:
「确实如此,一字不假。」
那麽这句话被转述出来之后,最高兴的应该是谁呢?
没错,李适之。
只见他立即起身,朝着大明宫方向拜倒:
「臣,李适之,必不辜负圣人嘱托,但有懈怠,以死谢罪。」
李林甫顿时在心中大骂,因为这句话,等于是稳住了李适之的左相之位,巩固了对方的权力。
他绝对不会认为韦丶萧在说谎,虽然另外一个见证人高力士不在,这种事情都不需要去问高力士,绝对假不了。
这下好了,等于圣人托孤给他和李适之了。
那麽在这种时候,傻子都能看得出,李瑁继位已经是没有任何阻力了。
荣王李琬,也站起身来,来到李瑁面前,李瑁也赶紧起身。
只见李琬主动伸出双手,被李瑁紧紧握住之后,道:
「你是知道我的,我这个人闲散惯了,经不得大事,既不愿,也无力,更无资格继任皇位,今后我大唐,就辛苦十八郎了。」
说罢,李琬直接就要跪下去,被李瑁拼命给拉着:
「六哥,六哥,弟当不起啊。。。。。
庆王李琮等人见状,心知大势已去,也已经纷纷站起身来,至于其他那那些亲王,都是些附庸货色,要啥没啥的躺平摆烂货,自然也都看向了李瑁。
眼瞅着那对兄弟了一个在拼命的推举,一个在拼命拒绝。
卢奂第一个跑过来,直接拉着李瑁就往皇位上走,李瑁这时候双腿就像生了根一样,死命的往后退。
这就是三推让了,你不推不行的,你要在一种:我本无心帝位,你们非要逼我的状态下,登基大宝。
李林甫和李适之对视一眼,也过来拉扯,于是越来越多人的参与进来,拥立着李瑁往上走。
帝座,也叫戾,盖嘉运站在李瑁背后,抓着他的双肩硬生生将李瑁给压了下去,然后转身就跪,口中高呼陛下。
其他人也纷纷跪地,有人称圣人,有人称陛下,有人称至尊。
圣人,历史上一般是指唐朝的前七位皇帝,李渊到李隆基为止,其中包括了武则天,由此可见李隆基之后的唐朝皇帝,连大臣都觉得他不行。
李瑁则是一脸无奈,一副被迫的模样起身,抬起双手,道:
「愿与众卿共治天下,君臣相谐,共享太平,请起身。」
「谢陛下。。。。。。」众臣高呼之后,纷纷起身。
那麽接下来,就是给基哥定庙号了。
李瑁在继位初期,在有些地方不能有大的变动,因为很容易引起大家乱想,
让他们没有安全感,那样是非常危险的。
首先就是中书门下不能动,李林甫和李适之的宰相之位是板上钉钉了,韦陟和萧华其实是侧面帮了李适之一个大忙,让对方眼下非常轻松,不必担心李瑁继位之后,他们这一派系会遭到过度打压。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只能适当的动,很多位置想要变更,都需要慢慢来。
但是在有一个方面,大家是会默认李瑁大动的,那就是军权。
新君继位必然要收拢兵权,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更换最快的,是将。
首当其冲就是禁军,没有人会反对新皇帝将禁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情于理,这都是必须要变动的地方,而且要尽快。
哪个人也不希望新皇帝的人身安危没有保障。
所以李瑁在请众臣坐下之后,提出来的第一个任命,便是派遣陈玄礼去监督先皇的陵墓修建,陈玄礼前脚刚走,武庆便被任命为左龙武军大将军。
先得将陈玄礼弄走,才能接管左龙武,否则直接罢职,大家也担心陈玄礼闹情绪之下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