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的深秋,空气凛冽如冰泉,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刺骨的清醒,直透肺腑。林雪薇裹在厚实的专业冲锋衣里,衣料是顶级的防水防风材质,簇新得没有一丝褶皱,颜色是精心挑选的冰川蓝,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剔透。然而,这精心包装的“专业”形象,与眼前这片原始森林磅礴、野性的气息,却显得格格不入。
脚下,是厚厚一层松针、苔藓和腐烂枝叶混合成的腐殖土,踩上去绵软而富有弹性,散发着浓郁、复杂、带着泥土腥甜和木质腐朽的原始气息。参天的云杉和冷杉如同沉默的巨人,笔直地刺向灰蒙蒙的天空,树冠在凛冽的寒风中发出低沉而恒久的、如同海潮般的呜咽。阳光艰难地穿透浓密的树冠,在布满苔藓的巨大树根和湿漉漉的岩石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斑。空气湿冷,带着松脂的清香和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
林雪薇站在林间一小片相对开阔的空地上,身边围着几个穿着同样簇新冲锋衣、挂着专业相机的随行人员。一位留着络腮胡子、身材敦实的当地向导(汉斯),正指着不远处一棵布满奇特苔藓和地衣的古老云杉,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介绍着这片森林独特的生态系统和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气候变化和潜在的商业开发压力)。他的语速很快,夹杂着不少专业术语,眼神专注而热切。
林雪薇努力维持着认真倾听的姿态,微微侧着头,秀气的眉头微蹙,仿佛在努力理解每一个单词的深意。然而,向导那浓重的口音和连珠炮似的专业术语,如同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模糊不清地传入她的耳中。她的思绪,更多地被脚下湿滑的苔藓、被冲锋衣领口摩擦着脖颈带来的不适感、以及这无处不在的、几乎要将她冻僵的寒意所占据。偶尔有冰冷的露珠从高处的枝叶间滴落,恰好钻进她微微敞开的领口,激得她一个寒颤,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林小姐,请往这边看,对,眼神再…深邃一点,带着一点对自然的忧思…很好!”一个刻意压低、带着引导性的声音响起,来自那位戴着黑框眼镜、留着艺术家长发的摄影师。他半跪在潮湿的腐殖土上,昂贵的相机镜头对准了林雪薇,不断调整着角度,寻找着最佳构图。“手可以轻轻抚摸着树干,感受这古老的生命…对!就是这样!想象您在与这片森林对话…”
林雪薇顺从地抬起手,指尖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那粗糙、冰凉、布满湿滑苔藓的树皮,立刻感受到一种黏腻冰冷的触感。她努力按照摄影师的指示,试图在脸上凝聚起一种“忧思”和“敬畏”交织的表情,但镜片后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更多的是一种被摆布的茫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她像个精致的提线木偶,被无形的线牵引着,在这片真实的、充满野性力量的自然面前,演绎着预设好的“环保情怀”。
快门声密集地响起,伴随着闪光灯在幽暗林间制造的短暂而刺眼的光爆。每一次闪光,都让她下意识地微微眯起眼睛。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骚动从林间小径的另一端传来。只见那位满头银发、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隼的dr。hansen,被几位真正的项目核心成员和当地环保组织的负责人簇拥着,正沿着另一条更深入林区的小径走来。他们穿着沾满泥点、磨损明显的旧冲锋衣,裤脚被露水打湿,靴子上沾着新鲜的泥土和苔藓。dr。hansen一边走,一边指着林间一些细微的痕迹,语速极快地与身边人交流着,神情专注而严肃,偶尔停下来,蹲下身仔细查看一丛地衣或一小片土壤。他们步履匆匆,方向明确,显然在进行着真正的考察工作,目标清晰而深入,根本没有朝林雪薇所在的这片“摄影棚”投来任何一瞥。
摄影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同框”的绝佳背景!他几乎是低吼着指挥:“林小姐!别动!看那边!dr。hansen!眼神!眼神追过去!带着一点…敬仰和共鸣!快!”
林雪薇猛地转头,目光投向dr。hansen一行人的方向。就在她转头的瞬间,dr。hansen似乎感应到了这边的动静,极其短暂地、几乎是下意识地朝这边扫了一眼。那眼神锐利、冰冷、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和审视,像手术刀般在林雪薇精心修饰的脸上和她身边那群“专业”的摄影团队身上刮过,停留了不到半秒,随即又毫无波澜地转回他真正关注的事物上,脚步没有丝毫停顿,继续与同伴低声交谈着,迅速消失在更茂密、更幽深的林海深处。仿佛刚才那短暂的一瞥,只是掠过一片无关紧要的空气。
快门声在这一刻疯狂响起!摄影师兴奋地低喊:“完美!太完美了!就是这一瞬间!”
林雪薇僵在原地,指尖还残留着树皮冰冷黏腻的触感。dr。hansen那短暂却冰冷如实质的一瞥,像一枚细小的冰针,瞬间刺破了她努力维持的表演外壳,带来一种被彻底看穿的、火辣辣的羞耻感。刚才强装出的“忧思”和“敬仰”瞬间凝固在脸上,显得无比僵硬和虚假。林间潮湿冰冷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更加刺骨。
---
几天后,北欧某滨海小城,一家由百年古堡改造的奢华酒店。
林雪薇套房内的恒温系统将温度维持在令人舒适的25度,空气里弥漫着酒店特供的、清冽的雪松与海盐香氛的味道,轻柔的古典音乐若有若无。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铅灰色的大海,波涛汹涌,拍打着嶙峋的黑色礁石,海鸥在寒风中尖利地鸣叫。
林雪薇穿着一身柔软的米白色羊绒家居服,蜷坐在宽大的丝绒沙发里,面前的ipad屏幕亮着。助理Anna垂手肃立在一旁,脸上带着职业化的、无懈可击的微笑。
屏幕上显示的,正是摄影师筛选后发来的几张精修样片。其中一张被特意放大:林雪薇侧身站在那棵古老的云杉旁,指尖“深情”地抚摸着粗糙的树干(脏污和苔藓已被后期处理掉,树皮呈现出一种艺术化的“古朴质感”)。她的侧脸线条完美,眼神被后期调整得异常“深邃”,带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忧思”。而背景深处,经过精妙的图层叠加和光影处理,dr。hansen那挺拔、充满学者气质的身影被“邀请”到了她的不远处,正侧身对着镜头,仿佛在与她进行着某种关于森林未来的、无声而深刻的交流!整个画面构图完美,光影氛围极具艺术感染力,充满了环保主题的“神圣感”和“使命感”。dr。hansen脸上原本那冰冷审视的表情,被后期巧妙地柔化,甚至嘴角被p上了一丝若有若无的、表示“赞许”的弧度!
林雪薇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这张照片上。照片里的自己,完美无瑕,如同环保圣坛上的女神。照片里的dr。hansen,也成了她“国际视野”和“专业认可”的最佳注脚。这画面如此“真实”,如此具有说服力,足以让任何不了解内情的人为之赞叹。
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一刻dr。hansen冰冷的眼神,以及自己指尖触碰树皮时那真实的黏腻和冰冷。这完美的画面,此刻在她眼中,却像一面巨大的、扭曲的哈哈镜,映照出她精心构筑的“环保人设”下,那无法言说的空洞和虚假。一种强烈的反胃感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
“公关部那边询问,”Anna轻柔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恰到好处地带着请示,“关于您参与‘绿色地平线’项目的新闻通稿和配图,是否需要再做一些细节上的微调?主要是这张与dr。hansen的合影,合成效果他们觉得已经非常完美了,只是背景光线的融合度…”她微微倾身,指尖在ipad屏幕上滑动,精准地点出公关部邮件里提出的几个技术性微调建议,声音平稳无波,仿佛在讨论一件最平常不过的商品包装设计。
“合成效果…光线融合…”这些冰冷的技术性词汇,像细小的冰碴,落在林雪薇的心湖上。她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指尖无意识地蜷缩在柔软的羊绒衣袖里。窗外,大海的咆哮声似乎更清晰了些。
她端起茶几上那杯还冒着袅袅热气的伯爵茶,骨瓷杯壁温润。她轻轻抿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无法驱散心头的寒意。目光从那张完美却虚假的照片上移开,投向窗外那片铅灰色、翻滚不息、充满原始力量的大海。沉默了几秒钟,她才开口,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厌倦:“就这样吧。”她顿了顿,补充道,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淡然,“公关部处理得很好。”
Anna微微颔首:“好的,小姐。我这就回复他们。”她迅速在手中的平板电脑上操作了几下,动作麻利而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