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再繁荣,可日本东北卖女儿,卖的全村一个年轻女孩都没有的村子,难道还少吗?
要不二·二六的那帮人喊什么士兵的姐妹要靠出卖自己的身体,来换取饱饭啊。
他们自己其实也看出来了,是财阀垄断了国家,接取了人民的财富。只不过就是他们没看明白,财阀为什么能成为财阀,财阀的背后有什么人。
就和有些不是蠢就是坏的人一样,到处骂开发商,房子太贵买不起了。开发商当然应该骂,又是搞什么预售制度,又是卖什么公摊面积,好的不学,垃圾玩意儿学了一大堆。
可开发商后面呢?
当然啦,和那帮日本青年一样,最好财阀们都赶紧死一死。开发商什么的,也最好全部死绝了。别说什么上下游靠这个吃饭的人太多了,不能让他死。
合着这思想,不就是都是资本家老爷养活了我们嘛。没了他张屠夫,还能吃带毛猪了?把垃圾开发商都淘汰了,才能留下正常的开发商,才能淘汰卖楼花的屑人。
“是!你说我们明天去哪儿看看?”威尔基当然知道首都往往可以吸血全国,所以要比广大的其他区域更繁荣富庶的道理。
“还是先去横滨和横须贺。"奈尔还是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看到日本舰队的重要军舰。
两人说定,转天便坐上了东海道本线,离开了江户之后,就是川崎和横滨。这个川崎和川崎重工没啥关系,人家川崎重工是因为创始人姓川崎。
但是川崎和横滨毕竟是京滨工业区的精华地带,短短一个小时的火车车程,沿途全都是大规模的工业企业,高耸入云的烟囱不可计数,轰鸣的机械声,即使是在火车上,也听得清清楚楚。
小小的列车,夹在两侧连绵的工业设施之中,使人有某种蒸汽朋克之感。仿佛这部列车是整个工业机器人的血脉,而车上的奈尔,则在参观着这个巨大工业机器人。
也就是见识了京滨工业区的规模之后,才更能笃定,小日子人过往几十年,打遍东亚无敌手确实是有道理的。单单是这个工业规模,就堪称亚洲第一了。其他国家或者殖民地,根本难以望其项背啊。
“你在写些什么?“奈尔看到威尔基不断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
“嗷,旅行笔记。“威尔基没有抬头,继续奋笔疾书。
“恩……如果是写日记,奈尔恐怕就要脱口一句正经人谁写日记了,但是旅行笔记挺好,保不齐将来咱们还能够借来抄袭一下。
“回纽约之后,你说写一本东方游记,会不会有市场?”威尔基所说的这个东方,也包括苏联的。
本来欧美也未必把苏联当成什么标准的欧洲国家,带上苏联十分恰当。还可以满足许多美国人对于苏联这个未知国家的好奇心,增加他们对东方的了解。
“或许会大卖!“奈尔点了好几下头。
威尔基要是能够写一本预言之后苏德战争,以及日本侵华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书籍,那么等到1940年参加大选的时候,一定会成为极佳的卖点。到时候就可以以“明智"、“远见卓识“、“对德日了解"等特性,进一步获得选民的认可和喜爱。
毕竟那时候美国人可是被法国投降的消息给打懵了,法国这样的大国都投了,德国小胡子太凶猛啦,咋办咋办,喽。
“孤立主义这样盛行,恐怕未必吧。“威尔基到没觉得自己写一本东方游记会大卖
口
有一说一,1935年的时候,谁能想到1939年之后美国的民意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大转变呢?
就算民意如水,起码也要有个酝酿期吧,短短三四年,整个国家上亿人就变了一个性子。以正常的情况来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威尔基自然也不觉得他的书会大卖,他只是希望立一个了解德日的人设罢了。
笃定将来要打仗,选民肯定会选了解对手的总统嘛。
“你只管写,以后或许你就成了预言家呢。“奈尔笑了笑。
等到威尔基截稿之后,咱们一定得在里面添油加醋,弄点猛料。一开始没人买根本不怕,将来有的是人会买的。保不齐就这本书,便能够让威尔基获得百万美元的版税。超越隔壁小胡子,拿到单书最高版税。
圣经不在计算之列嗷。这要是算上圣经,那就没人能够比得过了。况且写圣经的那些门徒和圣人,早就死的不能再死了,也没法计算版税。
毕竟这年头像某无耻狗点,获得作者吴承恩同意,对《西游记》收费的事情,还是不多见的。吴承恩从棺材板子里面,伸出手,给狗点签的同意授权书大概。
“你看这外面的工业规模,远胜于我在中国的北平、天津,乃至于上海所见。“威尔基也不和奈尔论能不能大卖了,转说眼前的场景。
“是的,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来,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这在亚洲是首屈一指的。”奈尔也转头望向窗外。
“那你觉得如果使用炮轰,需要多久才能够把这绵延数十公里的庞大工业带给毁灭?”
猝不及放啊!
威尔基这话问得好,需要多久呢?奈尔想了想,感觉这个问题还是去问李梅比较直接,恐怕也就李梅能够直接计算出所需的时间吧。而且炮轰那多费事啊,美国还得把战列舰开到东京湾来,直接让李梅的空军洗地不就好了。
谁叫李梅是将作战飞机变成杀人机器的天才呢,论起空军大轰炸这一套东西,李梅算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咯。
李梅这会子在哪儿来着?好像他没有念军校吧。
“我又没有当过兵,我怎么知道要炮轰多久?“奈尔掏出自己的小本本,把回国问问空军有没有一个叫李梅的军官的事,给记下了。
“按我的估计,恐怕至少得几十条战舰轰上一到两周。“威尔基还在愉快的预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