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果蒋选择投降,这些援助,不就都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
塔夫脱想的比较多,当即就琢磨到了这一条。而且他想的一点儿也不错,美国方面虽然还不知道为什么国军打得好好地,突然间就崩了。但是对国军原本还存在的一点儿期待,就又告破灭了。
对于国军的印象,再度恢复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时的那个状态。不过是一触即溃的军队,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一切有利条件的情况下,或许能够打一个平手。一旦出现些微的风吹草动,就会迅速瓦解。
美国支援这样的军队有什么用?保不齐印度土兵都比这强!
等美援到了中国,然后再看着那些美援被送给日本人吗?这是绝对不能够发生的事情,不仅是塔夫脱本人疑虑,美国的民众也不能接受。
“不错!他投降,可能会使得数亿美元的援助物资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同样的,如果不援助他,使他失去了抵抗的资本,那么中国四万万五千万的庞大人力,数之不尽的粮食和矿物,都将为日本人所用!
到那时,我们美利坚所要面对的,就是一个庞大到无法言喻的、怪物一般的对手。他可能不再仅仅只拥有二百二十万吨的舰队,而是拥有三百万吨,甚至四百万吨的舰队。拥有五百万,八百万,乃至一千万人的大军!
美利坚在亚洲和太平洋的一切,都将被这股巨大的力量所撕碎,一片一片的,再也无法缝合到一起!"
奈尔转头直视塔夫脱,咱们说得绝对是实话!
援助常公眼下看来确实是个赔本生意的样子,但是不援助常公,带来的后果绝对是美国最不愿意见到的那种。
以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搜刮效率和水平来看,如果日本真的迫使常公成为傀儡政权元首,进而加快对华之掠夺。所得之物,不说百倍于东北一地,起码十倍二十倍是一定的。
到时候日本国内就不会再有粮食短缺的忧虑,甚至能够得到中国年产的数十万吨原油,稍稍缓解石油短缺之苦。
至于大量的有色金属和煤炭,更是能够给日本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加快他军事机器的膨胀和壮大。
援助常公,实际上是在为美国争取时间!
“你说得也有道理……"塔夫脱听了奈尔的话,微微点头,倒也认可。
“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我们应当要有所准备。“奈尔趁热打铁,又把在国府内部,物色一个新的领导人的想法说了出来。
等到常公失了财权,那手中之兵权,也将有瓦解之可能。只要美国能够挥舞着美元和黄金,将其交给一个合适的人物,令其好生发挥。就算不能把常公的势力连根拔起,但是取而代之,拉拢吞并什么的,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瞧瞧常公手底下那帮猪,就算不派一只虎去守徐州,也得派一条好狗不是,最后派了一头猪。只因这头猪忠心耿耿,接受微操。
更可笑的是好容易有那么几个不是猪,还忠心耿耿的,譬如杜聿明弃徐州而南下剪断电话线,砸掉电台,拒绝一切微操之可能,试图为常公保全一支生力军时。常公千里迢迢,派出专机,于乱战之中,精确发现杜聿明本人。随后以空投之方式,颁下手令,命杜聿明驰援双堆集。
一害害死了俩……
就不信,找不到一个可以代替他的人了。现在虽然没有,但是等大战打上两年,有了几个将星式的人物,只要美国政府下死力气的扶持,不信扶不上去。
传闻中,像是陈诚、孙立人、李宗仁、李济深等等等等,许多人都有被美国人看重,然后试图扶持而取代常公的说法。但是具体到底如何,奈尔不敢断定。
但有一点奈尔记得不会错,史迪威从中国离开后,到了美国就大骂常公是个废物
。而常公也怒斥史迪威不知好歹,盛气凌人云云。总之两人那是两看相厌,光是明确有记载的常公要求史迪威走人的记录就超过三次。
而史迪威走人之后,则是直接建议美国政府要换一个支持的中国人或势力,因为常公根本扶不起。继续支持常公,就是在支持一个与民众渐渐背离,日益丧失人心的政权。
早晚要做,不如现在就做!
反正对美国政府而言,选一个亲美的领袖,是有好处的。支持一个亲美政权,也更容易在国内获得支持。当然啦,重点是这个领袖还得有能力,继续指挥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将百万日军拖在中国,减小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
单单只说眼前,常公所表现出来的模样,实在是不像一个能够拖住百万日军的统帅。
在国家的层面,就谈国家的利益。美国的需求就是常公拖住日军,能杀一个算一个。这都做不到的话,美国政府没必要选常公。
说句实打实的话,如果这时候陕西那拨人有百万之兵,只要表现出愿意同日军积极作战的态势,美国政府的美援也会源源不断地送到。在反法西斯这个大前提下,美国政府很分得清轻重。
可惜如今那拨人的实力太过于弱小,根本不足以拖住百万日军。那么美国政府就不可能为之投入太多,很现实的。
如此退一步看,恐怕扶持李宗仁和白崇禧一系的人马势力,还算比较靠谱。毕竟李宗仁和白崇禧于打仗和争权上,都有两分本事。只是因为所控制的部队,不过二三十万,并不能同常公分庭抗礼,这才拥戴常公。
或者还可以从刮民党内部再想想办法,刮民党内部亲美的不在少数。只是有能力拉起一个政权,控制全国大部分地区,然后和日军抗衡的人似乎暂时是没有的。
你让宋子文这个亲美的建立政权,和平时期或许还有可能,战时就不太可行了。况且他也未必有那个气概,能压服其他的势力。
找谁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