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查尔斯的幌子,奈尔来到了吴国桢等人所下榻的酒店,并见到了这位实际负责代办公债谈判的国府重庆市长。
“吴先生,我是查尔斯议员的助手奈尔·盖拉格,您之前应该见过我。“奈尔伸出手,同吴国桢握手。
“盖拉格先生,您好您好。“吴国桢扶了扶眼睛,定睛一瞧,确实在之前的会谈室看到奈尔杵在查尔斯的身后,身份确认,可以会会。
于是吴国桢引着奈尔进入屋内坐下,虽然之前的会谈算是崩了,可是国府现在仰仗美国的军援和贷款,吴国桢又是亲美派,自然不可能给奈尔甩什么脸色的。
说起来也是无奈,失去了海关这一主要税收来源之后,常公就剩下半壁江山。凭借一个农业国的半壁,奈尔估摸着常公去年一年,可能连九千万美元都没刮上来。
要不也不会火急火燎的出卖这出卖那,以求军火和现金。
隔壁的英属印度,各项工业指标远胜于此时的中国,还有成熟且发达的铁路交通运输体系。顺带英国也没把印度人当人,顶着大饥荒征粮收款,一年也不过就刮九千五百万英镑。
如今英镑换美元,大致上是一换四块五。英属印度那么刮,算下来也不过就刮了四亿美元。常公能在半壁江山里刮出九千万美元,真的已经没把老百姓当人咯。
然而九千万美元顶个什么用?根本不足以支持数百万大军作战,以及维系整个国府党政机关的运转和工作。
是以吴国桢在临行前,常公千叮咛万嘱咐,即使出卖一定的国家主权给美国政府,也要把事情办成。同时要是可以再问美国贷款,或者求得军援,则是大功一件,回国之后必有升赏。
现在美国要分公债之款给国内军头的电报已经急送回国,吴国桢尚未收到回报,心中并无全然之定策。
“听说吴先生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奈尔坐下来,并没有立刻就聊什么公债贷款之类的。
“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不必说,吴国桢英语极好,流利非常。
虽然各怀心思,但两人倒也勉强能够聊到一起。聊着聊着,奈尔得知吴国桢是政治学博士之后,就夸了夸他前途广大,在国府内也属于高级人才什么的。
结果吴国桢只是摆手笑笑,然后就开始张口闭口先总理如何如何。作为一个十分崇尚美式三权分立民主制度的人,他也相当推崇先总理的五权宪法。
在1924年《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颁布之后,整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被确定了下来。对此吴国桢是满怀期待的,而且按照建国大纲的设计,现在虽然国府还处于“军政"事情,但很快就可以推进到“训政“。
军政自然指的就是军事强权政治,或者说就是军政府。先以武力军事统一全国,削平军阀和地方势力,达成事实上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元化。
然后就建党立国,展开训政。这个训政的前期准备工作去年就开始了,因为是先总理制定的国策,还是他的遗愿,不管最后成不成,样子得摆出来。
所以去年召开了全国国民参政大会,恩,伍豪和李德胜也是参政员呢。至于参政大会的会长,则是刚刚“牺牲"的汪某。
总之一个所谓的代表全国的立法机关预备机构,已经开始建立了,吴国桢对此是十分期待的,希望能够在训政的这几年内把民主法治的基础给打牢。
奈尔听了他的说法,心下呵呵,这常公倒确实是按照先总理的遗嘱办事的。结束军政,展开训政,接着宣布施行宪政,甚至连总统都是选举产生的。
只不过嘛,哈哈,不知道有个笑话诸位听说过没有。
常公去世后,不可避免地在天堂遇见了先总理,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先总理非常关心"中华民国"的状况,于是向常公问道。
“我死后,中华民国有没有行宪啊?”常公马上回答:"有啊!有行宪,有行宪啦
先总理又问:“那第一任总统是谁?“常公回答:“是我。"
先总理心想,常公一统江湖,确实当得,又问:“那第二任呢?”这时常公不太好意思说还是自己,可又不太想说谎对不起先总理,于是回答:于右任(余又任)。"
先总理高兴地说:"不错不错,书法家当总统,文学治国。那第三任又是谁呢?”常公脑筋一转,机智地答道:"吴三连(吾三连)。"
孙:"嗯,舆论界有人出任总统,也好。那下一任又是谁?“蒋:"赵元任(照原任)。"
孙想了一想说道:"很好,语言学家当总统。那第五任呢?”蒋:"是……是赵丽莲(照例连)。"
先总理开心地说:"太好了,连教育家也做总统了,真是越来越进步了。"
所谓的宪政选举,最后就这么一回事,被常公随意的玩弄。甚至因为宪法规定总统最多只能连任两任,而常公不愿意立刻交班给小蒋,所以授意修改宪法,改为在"截乱时期",总统允许连选连任。
所以最后小蒋在台湾,那纪念的人不说如山如海吧,起码也是大有人在。但是常公嘛,呵呵,知道的都知道了。
说到这儿,奈尔突然感觉这个吴国桢可能是个可资利用的人物。
因为这人反对独裁专制,不论是任何形式的独裁和专政他都反对。心心念念的都是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国家民主,民族独立。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很有追求,很有意识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的底线。
有没有可能最后帮着美国去反蒋?
似乎有可能……
“吴先生此番来美,任务艰巨啊。“奈尔心中多多少少有了几分主意,也有了一些计划。
“身负国家重托,唯有勉力达成而已。“吴国桢微微慨叹了一句。“哈哈,其实这事,根结无非在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