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结束对谈,立刻发动一切关系,了解诺门坎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关东军独走不是一次两次,有时候能够被东京方面压制住,有时候上下妥协妥协,有时候就是关东军先斩后奏,奏了也不听咯。
奈尔需要找的,当然是儿玉誉士夫。说起来儿玉也算一号人物了,他原先在关东军干,那大抵上应该是个北上派的人物。但他现在组织关系又调到了海军,那么屁股也应该是挪到了南下派上。
偏偏他和关东军不少人还颇有些联络,要不老长官石原莞尔怎么还能够驱使他,为自己奔走呢?
有一说一,这人属实是个干特务的好料!
在日本国内,能够在海陆军之间踩钢丝,踩的还这么平衡,没有把命给送掉,绝对是有脑子的人啊。
但结果说起来好笑,等奈尔和威尔基坐到了儿玉誉士夫的面前,这小子居然一问三不知。他对于日本在诺门坎和苏联人打摩擦的事情,连个毛都没听说过。
好家伙,关东军是真能啊!
到底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既有像石原莞尔这样的和谈派,也有像荻洲立兵这种觉得苏联军队和日俄战争时的俄军没啥区别的挑衅派。
不过儿玉誉士夫表示你们不要急,我在关东军有人,给我一点时间,我立刻帮你们问清楚。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毕竟他还和大特务土肥原贤二混过呢。
而且同石原莞尔多少受到排挤不同,土肥原贤二可算是受用非常。如今正在中国设法筹备组建一个所谓的全国性的伪政权,但是紧张不太好。历史上他可是操弄了南京汪伪政权成立,以至于荣升陆军大将,顺道还担任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校长。
有这么一个现成的情报员,奈尔和威尔基知道的消息,恐怕比罗斯福知道的消息还要全乎。
反正打摩擦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快的。不论是苏联,还是日本,应该都没有进行大规模会战的准备。毕竟满蒙边疆那一块地方,交通属实不是那么方便的。要不历史上苏联也不会为此征调上万辆卡车了,靠士兵两条腿走到什么时候。
美国在哈尔滨的领事馆,这时候已经发动一切力量,了解诺门坎那地界的情形了。只要日军有大规模的调动,他们会第一时间回报。
老话说,人马过万,无边无沿!
现实里上万大军调动,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绝对无法完成彻底的战场遮蔽。上万大军可不是一节车厢塞二百个人,几趟车往前线一拉,就能够完事的。
你总不能让他们光着身子,赤着脚,挥舞着双拳就上阵吧。事实上,为这一万士兵载运后勤补给的队伍,可能远比载运士兵的规模要大。他们的帐篷被褥,锅具餐盒,包裹布毯,枪支弹药,等等等等,还都好说。
那些步兵支援火力和战术武器,更是大事。一门大炮以及配套的几个基数弹药和其他零件,就能要你一个车皮。两炮营出动,你就得开一趙车了。
且不提美国自己的情报了,单说儿玉誉士夫带来的消息。首先第一点,那就是双方尚未真的打起来,只有边境的极少数部队,在互相的试探和冲突。
今天你干我一个哨所,明天我弄你一个岗亭,大致如此。
但是不论是苏军还是日军,都在拼了命的加强对峙前线的军事实力。关东军方面,甚至已经调动了十七个中队的航空兵,进至海拉尔和齐齐哈尔,战云密布。
可能真要大打了!
“你们国家的政府,难道不阻止地方部队的擅自行动吗?“威尔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东京的那么多人都是瞎子聋子吗?
美国苏联都知道日本在边界打摩擦了,东京怎么可能一点儿不知道。按照威尔基的想法,军队居然不听中央政府的命令,自己就出去干仗了,这中央政府还有用吗?
“唔……应该怎么说呢……儿玉誉士夫一下就被威尔基给问住了。
独走这个东西,属实算不上什么光彩的事情。当然在独走的人自己眼里肯定不一样,他们会觉得这是为了匡正皇国,效忠天皇云云。前儿二·二六事变的时候,一个个不还都喊着天诛国贼的口号嘛。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是否有扩大化的可能?“奈尔摆摆手,示意儿玉别想着什么解释的词了。
“有!“儿玉誉士夫说得很笃定。
他就在关东军干过,深知关东军当年在石原莞尔的谋划下,发动九一八事变,然后以极短的时间占领了整个东北,甚至出现一个日本兵占领一座县城的旷世奇闻。
如此辉煌的胜利,仿佛为关东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那些关东军的中佐大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着复制石原莞尔的成功范例,帮日本打下一个远东共和国。
说起来,远东共和国当年也是在日本的压力下建立的缓冲国呢。
“你认为扩大化的话,会不会发展成为全面战争?”威尔基很是关心这个。
“这就不是我一个小小的使馆秘书能够判断得了。“儿玉誉士夫也不是愣子,他可不会说点没把握的闲话。
“假设日本和中国迅速结束战争,之后的可能性?“奈尔接茬。
如果本位面,日本和中国能够结束战争,将陷于中国战场的数十万日军精兵抽调北上,或许日本还真有一举底定贝加尔湖以东的实力。
反正整条线路,日本二十年前都走过,门清儿,加上还有东北这个铁路交通便捷的后勤基地。如果日本拼尽全力发挥,英法美又在后面给钱,局势发展到什么地步,谁也说不准。
重点是现在天气还不错,五月底六月初,东北那地方正凉快,好打仗呢。
“之后的话,如果能够得到美国的支持……儿玉誉士夫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奈尔这也是在试探自己。
进攻苏联,是日本手里的一张好牌,完全可以拿来和美国人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