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那是正儿八经干过印度皇帝兼英格兰国王的,威尔基亲自出面接见,乃是应有之理。还别说,即使到了这个年头,美国的上层还有很多人天然希望自己和英国的贵族攀上关系。
不是说有些英国贵族落魄了,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倒贴出去,娶一个美利坚富豪家的女儿。富豪家和贵族扯上了关系,贵族获得了数额庞大的嫁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边都高兴。
所以爱德华在美国,那几乎是天天都有人请,日日都有人约。许多顶级富豪都专门跑去迈阿密,就为了和爱德华吃顿饭,聊个天。
可以很客观的说,阿美莉卡这逆子,在部分地方,还是非常欣羡自己的老父亲带英的。一点儿没有什么加饰,或者是渲染
但是奥匈皇太子奥托……
几经考虑之后,还是由奈尔出面,先行接见了他。威尔基借口要飞往洛杉矶,勉励鼓舞移防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暂且不急着见。
没有第一时间见到威尔基,那位奥托皇太子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作为生在王朝末年的皇太子,他经受过正统的皇室教育,精通十几种语言,擅长语言文法修辞,言谈不露声色,马术和体态都是一流流。
奥托就这样出现在奈尔的面前,即使见惯了场面人的奈尔,也得大呼一声仪表堂堂。不是说这人长得有多帅,是这个人真的有一种气质,一种若有似无,却又能够察赏觉到的气质。端得住,不拿捏,体面人。
两人落座之后,奈尔对这位奧匈皇太子更生好感。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是这个人的英语非常的好。好在何处?好在每一个音都非常的标准,非常的"高贵”而“平易”。
高贵是因为他的语音,奈尔只在爱德华的口中听过。平易是他说话不慢又不快却让奈尔听得字字明白,个个清楚。
远不是像平时奈尔听到的许多英语口音一般,混杂着大量模糊的字节,有各种不明所以的简略和缩读。
如果奈尔真的是一个纯粹的英裔平民出身,是一个下等人,那么奈尔对那些乱七八糟的英语口音,应该只会感觉到亲近。但是很可惜,奈尔身上除了原身以外,还有另外一个灵魂。对于那些乌七八糟,听起来一头雾水的英语,心中只想破口大骂
我是爱尔兰人,我不爽英语天经地义好吧。
带着好感,奈尔和奥托开始了聊天。奥托来前已经打听过了,偌大的美利坚合众国,一把手是威尔基毫无争议。而二把手,也就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也无可争议,是眼前的奈尔·盖拉格。
十几年前奈尔就辅佐在威尔基身边,股肱一般,威尔基对奈尔几乎言听计从。国家大事,计划策略,往往多出于奈尔之手。各部文书,先总奈尔之手,再报威尔基。得到奈尔的支持,就等于得到了威尔基的支持。
所以奥托知道,今儿必须要全力表现,争取奈尔的好感,才有可能使得奥地利获得美国的支持,进而复国,甚至是恢复哈布斯堡家的王位。
那么就要问了,我凭啥能够让美国为我下场?
受过正统王室教育的奥托知道,美国也不是开善堂的,要想让美国出手,必须计美国感觉到下场有利可图。
既然如此,奥托也不放什么大话,反而十分坦诚的询问奈尔,美国有什么看得上奧地利的吗?
哦哟,很上道!
原本还在想着奥托会怎么表演的奈尔,不由得心中为这位皇太子鼓起掌来。这位皇太子居然很能摆的正自己的位置,知道这个年头被利用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利用的价值都没有。
奥托当然有价值,而且对美国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如果他不仅仅能够拉拢奥地利,还能够拉拢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人支持他,重建奥地利王国。那么南斯拉夫的铁托就得考虑考虑是否全面接受苏联的援助了。
如果南斯拉夫倒向苏联阵营,苏联就能够获得在地中海的出口,而不被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钳制。进而援助到中东的部分势力,搅乱美国在中东的发展和布局。
另一方面,不论最后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否落入苏联的掌控。一个重新建立起来的奥地利王国,且是正统的奥匈王太子,将对东欧广大原属于奥匈帝国的国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只要奥地利属于美国阵营的一员,那么就能够极大地方便美国在这些地区的活动o。对于压制苏联的发展,能发挥出相当的作用。
威望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有些时候,所发挥出来的力量,比核弹还大。
与此同时,奥地利如果坚定的加入美国阵营,并且强力镇压国内的左,这对美国控制所谓的自由世界是有大好处的。
未来的德国不必说了,会被拆成两瓣,美国驻军几十万,西德根本活不下几个左o。那么德国那一面苏联对西欧的影响就可以遮断。
假设奥地利能带着部分原属奥匈帝国的地区,彻底倒向美国,则意共、希腊共等势力,也将被奥地利所遮断。得不到苏联的直接支援,这些左的势力,一定会越混起回去。
被社会发展和福利保障所收买的一般民众,不会再激进的支持左,普通人都是日子人,就这么简单。
但是,说了这么多,肯定就有人要问了。这一切的一切,奥托付出了什么呢?如果仅仅是奥地利被美国驻军,美国在奥地利有巨大的影响力,那还不就等于是什么都没付出吗?
空口白牙就能挣回一个王位,这种好事,天底下存在吗?
自然的,奈尔也不可能就这样轻易的应允奥托。奥托想要获得美国的支持,那就必须纳一点投名状出来,让美国看到奥托本人值得投资。毕竟奥托本人要是个废物,扶不起来,奈尔可不乐意重复历史上扶持废物李承晚的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