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似乎很忙?”
威尔基刚刚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回来,他去出席了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的开工仪式。大好事,航母多点,才能在将来送更多的马鹿喂鱼嘛。
“中国和日本停战了,有些事情可以预先操办起来。“奈尔这不是打哑谜,纯粹就是这种事情没必要拿到台面上大说特说兑。
美国干这种事情,从来都不会大张旗鼓。瞧瞧中美南美的那些香蕉共和国,好些者都是悄无声息就被美国给干掉了。有时候甚至美国政府都不出面,靠着一些白手套,就把事情给办成了。之后美国政府会承认既定事实,仅此而已。
“蒋那件事啊,你看着办吧。“威尔基一听是这个事情,随意的摆摆手,便不再放于心上。
奈尔和他情同手足,办点这种事情,算得了什么呢。就算是失败了,中国的抗议世也没有人在乎。这年头只有列强有说话,有大声说话的权力。
“伦敦和莫斯科那边怎么样了?“奈尔顺势就把这一章给揭过去了。
之前不是派遣麦克纳里和赫尔,分别出使苏联和英国嘛。英国那边是丘吉尔主动想要和美国这边缔结更加亲密的同盟关系,办起来不难。苏联那边则不太好说,毕竟两种意识形态天然对立。这个时候找上门,未必没有看你笑话的意思。
诚然,奈尔肯定是没准备看苏联的笑话,架不住美国和英国有很多人是这样想的o。巴不得德国佬和俄国佬打生打死,最后同归于尽呢。
那么多人这么想,也不怪苏联人对可疑的英美盟友尤多戒备了。
“说起这个,你瞧瞧。“威尔基掏出一封密报。
应该是专线和威尔基联系的外交密电,所以没有经过奈尔的手。到底这国家能拍板的是威尔基,对苏交涉这般大事,肯定先问威尔基嘛。
“嚯!“奈尔一瞧,微微一惊。
这苏联人到是混不吝,一点儿没把自己当外人。这回美国上赶着去说要帮他,斯大林真是相当不客气,这狮子大开口啊。
反正不是有《租借法案》嘛,我就借呗,能借多少借多少,将来要还的时候再议。苏联在国际上信誉扫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差这一回的。
抬头奈尔就看到苏联要优质铝三千吨,虽然在电解铝的技术出现之后,铝的制造容易了起来。可是这张口就要三千吨,那也是相当哈人了。这三千吨铝拿去,不知道能够造多少飞机和坦克发动机呢。
大概和开战初期,苏军上千架战机都被德国人给消灭了有关。莫斯科的反应也不慢,知道飞机的重要性,得加紧生产补充。不然天天头上飞的是德国人的飞机,苏军只有挨炸的份,那还打个什么劲。
中国军队和日军打仗,就是吃了日军航空兵和炮兵强的亏。这敌军还没见着呢就挨了不知道多少轮炸弹,人马便折损了无数。
斯大林何等样人,他能瞧不出来?
然后下一条,就是卡车五万辆,没错的,就是五万。事实上整个二战期间,美国至少为苏联提供了五十万辆各型车辆。打进德国的苏军,几乎全都是坐着福特和雪佛兰的。
相比较于三千吨铝,五万辆卡车反倒不是什么天大的事。你可说美国某项工业水平不是世界第一,但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却可以绝对的说是举世无双。你就是把全世界剩下的所有国家打包在一起,生产汽车的能力也不如阿美一家。
给点汽车倒是小事,还能够讨好五大湖区的汽车生产商们,何乐而不为呢。
“这个给予黄油、香肠和肉类罐头的要求,未必太多了吧。“奈尔指着这个密电。“八十万吨嘛,其实也还好。“威尔基自顾自的点起了一支雪茄,然后眯着眼,不再多说。
如果按照苏联粮食生产的总数来说,八十万吨别说零头了,连个毛都算不上。战期间苏联生产的粮食按照亿吨来计算,黑面包和土豆,几乎就没有缺乏过。但也就这样了,肉类和油脂的供应,因为丧失了乌克兰和西部的不少牧场,供应大为减少。而且因为乌克兰地区的辎重后勤仓库也被德国人给夺了,不仅仅是重要的军事储备油料便宜了德国人,连仓库中山堆海积的军粮,也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也就提供了大约480万吨到560万吨的食物给苏联,主要都集中在肉类和油脂上。毕竟苏联不缺土豆,但士兵不能够只吃土豆打仗吧。打仗是高消耗的运动,光吃土豆肯定不够的。
“那岂不是让我发财了?“奈尔笑了笑,翻开第二页。
疑似肉罐头,那是奈尔、柯立芝和荷尔美公司三家合营的。这一下子要是订购个四五十万吨的肉罐头,奈尔不得又发个几百万的财啊。
“嗨呀,这与你无关的。“威尔基睁开了眼,也笑了。咱们这谈援助苏联反法西斯战士的高尚伟业呢,说什么赚两个小钱的私事嘛。
这一条也有些……奈尔掏出铅笔,在上面划了一条线。
苏联希望美国提供至少四十万条轮胎,在地形糟糕的东欧大平原上,轮胎的磨损报废率也很高。除了大量的卡车以外,自然也需要大量的备胎。
可轮胎是橡胶制成的,现在的橡胶主产地都在东南亚,比如英属马来亚地区。美国自己也不生产橡胶的,还得给苏联人去买。
当然啦,人工合成橡胶的技术,美国人也已经掌握了。可这玩意儿张口就要四十万条,也确实要得有些多了。
“你觉得是否应该答应?“威尔基若有所思的问道。
“啧……
历史上美国援苏物资大规模抵达苏联,都已经是1942年的下半年。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那会儿都打到半场咯,美援才送到。而美援最大的贡献是来了79000辆卡车,拉着援兵和物资杀奔斯大林格勒。
至于现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