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实验还有得做呢,凭美国的国力来推动,肯定要比日本快。
“赫尔,立刻准备和英苏两国的协定签字。我们要尽快的解决欧洲问题!"威尔基伸出手,示意奈尔别说了。
横竖就是那句老话,先欧后亚。德国是腹心大患,日本是丸芥之藓,一切以彻底解决德国问题为先。
之前咱们也说过的,美军是有计划的,43年或者更早一些,就派兵在法国登陆,和苏联东西两面夹击德国,快速的解决德国问题。
如今还没有英国人提出的反对,所以美国上层的作战计划,基本上就是拉起四百万大军,其中的二百多万派去法国登陆,剩下的二百多万作为补充和预备。
威尔基急于建立英美苏的三国同盟!
这里面还有一点私心,说出来大伙儿应该都能理解。假设43年美军就登陆法国,参考上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此时德国已经在苏联打了一年半的消耗战,战略物资基本上消耗殆尽。
美军可能只需要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就能够打进德国本土。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4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威尔基就是战胜德国的"胜利总统"。
一场击败德国的伟大胜利,足以让美国的选民们再次支持威尔基担任总统。
而威尔基可以挟大胜之威,转战太平洋。利用和德国百战得胜的精锐雄师,击败太平洋上的挑战者日本。使得美国全取太平洋之优势,化太平洋为美国的内湖。
第一个任期击败德国,第二个任期击败日本,使美利坚合众国登顶地球第一流的宝座。
到那时候,诸位不妨想想,威尔基在美国会是什么样的地位?直追华盛顿绝对不是什么虚言吧,完全可以超越合众国的列祖列宗们了。换算到中国,那死后的庙号,肯定得是祖,而不是一般的宗。
不出意外的话,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也就是总统山上,除了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以外,还得多一个他温德尔·威尔基。
都当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了,威尔基当然也有自己的追求。
如今机会就摆在自己的面前,威尔基一定会拼尽全力的达成这一目标。为了能够成功,钱或物,都不过只是数字而已。甚至战死几十万人,也可以当成数字忽略。
“就这么决定吧。“威尔基起身,不再多说什么。
奈尔也不劝,这事这么办也没什么问题。威尔基本身也不是什么受人摆布的懦弱愚蠢之辈,他这么决定自然有其道理。有时候奈尔可以为他提供建议,有时候则应当顺从他的想法。
或许用《是,大臣》来举例更恰当,阿诺德为什么能够从二战后一直掌权到六七十年代,这和他本身手腕了得,且看得清自己的权力到底来源于哪里有关。
他可以视首相为疯人院里面选出来的疯子院长,但他也很清楚,只要首相一定要做,他就阻拦不了。
相比之下,汉弗莱干得就磕磕绊绊,阿诺德说他实在是太过于“聪明"了。不论哈克要做什么,汉弗莱的第一反应都是反对,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像阿诺德那样的顺滑。
自然的,奈尔还是觉得做阿诺德比较适合,威尔基所需要的也肯定是阿诺德似的办公厅主任,而非一个处处和他唱对台戏的汉弗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