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小镇青年在美国 > 第915章 莫斯科协定(第1页)

第915章 莫斯科协定(第1页)

威尔基所推动的英美苏三国协定,就是历史上的《莫斯科议定书》。或者也有文件称呼其为《第一个对苏供应议定书》,总之这算是三国同盟的历史性文件之一。

另一个位面上,以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为首的美国代表团、以比弗布鲁克勋爵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和以莫洛托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三国部长级会议,之后共同拟定了这一议定书。

这位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乃是罗斯福的亲信、原任商务部长,但是在民主党全国大会前,却被爆出患有胃癌,而失去竞选机会的霍普金斯的挚友和政治伙伴。

如今霍普金斯已经被任命为驻英大使,取代前任肯尼迪。从事拉进美英同盟关系,以及维护丘吉尔政权的重要工作。作为驻英大使,还是按照历史轨迹,极力向威尔基推荐了自己的好友哈里曼。

本次谈判,领队已经换成了副总统麦克纳里,但是哈里曼因为霍普金斯的力荐,照旧出现在美国代表团的名单之中。没别的原因,主要就是他是现在美利坚的船王。

船王好理解的哇,手底下的商船非常多,按照百万吨的水平来计算的那种。当然这也不是哈里曼自己白手起家创下来的家业,他爹就是19世纪后期的美国铁路大王。

爱德华·亨利·哈里曼。

他们家父子两代,均控制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伊利诺斯中央铁路公司,哈里曼现在甚至是这个铁路运输大集团的董事长。

要给苏联援助,很需要哈里曼的支持,自然签条约要把他带上。

议定书的内容没什么好说的,之前苏联已经向美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请求,包括卡车、轮胎、铝和肉类油脂等项。威尔基不仅答应,甚至都开始向苏联运送这些物资咯。

同历史上不同,罗斯福是在议定书签署之后,才签署行政令,将苏联加入到《租借法案》的适用范围。如今威尔基早早就向苏联抛出了橄榄枝,甚至提前插手伊朗的事务,准备更早且更大规模的援助苏联。

稳住日本,鼓舞苏联,一切均是为了美利坚合众国!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所有人都打开天窗说亮话咯。前不久在国会参议院,担任陆军委员会主席的杜鲁门,直言不讳的对公众发表演说。

“如果我们看到德国将要赢得战争,我们应该帮助俄国。如果俄国将要赢得战争,我们应该帮助德国,以这种方式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互相残杀。”

眼瞅着现在苏联落于下风,国会两院,三大党团,出现了难得的统一,几乎都支持威尔基对苏联的援助。即使是最坚定的孤立主义者,这会儿也乐见美国支援苏联。因为这样做,是完全符合美国利益的。

《莫斯科议定书》签字!

在签字的当天,美国便允诺向苏联提供飞机400架(100架轰炸机和300架战斗机),同时给予五千万美元的现金。而英国,也没有一毛不拔。丘吉尔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也允诺向苏联提供五百辆坦克,以及一千二百万英镑的资金。

斯大林对于英美两国如此上道,非常的高兴。尤其是在收到了英美两国最真诚,且最快速的打钱之后,大大减少了对英美两国的戒心。不仅仅是设宴款待英美两国的代表团,还向两位代表团团长,透露了此时苏德战争的部分真实数据。

像是基辅、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等苏联军事和交通重镇,此时均已陷落。苏联损失了超过三百万大军,且后备力量尚未全面投入到前线。

沙皇俄国的首都圣彼得堡,也就是现在的列宁格勒,此时也已经被德军和芬兰军队围攻。德军的攻势非常猛烈,列宁格勒像之前的基辅一样,显得岌岌可危。

至于整个苏维埃最重要的心脏--莫斯科。

斯大林也不装了,就算他装,在柏林的美国代表人员,也能够从德军的喜报中得知一二。德军已经在莫斯科的外围展开了,上百万大军正在向莫斯科扑来。诸位外交代表们,其实已经处于德国军队的兵锋之下。

德国人的进展那样神速,一天行进六十公里完全不是什么玩笑。或许莫斯科,也很快就要遭遇到德军的炮击了。

今天的招待晚宴结束之后,就要请诸位代表们,赶紧撤离莫斯科,去往更加安全的乌拉尔地区。当然直接回国也是可以的,悉听尊便。

这时候麦克纳里就反问斯大林,你准备去哪里指挥作战?

毕竟麦克纳里是带着政治任务来的,他的任务就是督促苏联坚持住,美国愿意给钱给物资,条件就是苏联不能向德国投降,苏军也不能放弃抵抗。

“我就在这,哪儿也不去!“斯大林如此简单而有力的回答麦克纳里。

虽然分属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但是在这一瞬间,麦克纳里感受到了这位领袖人物的魅力。或许这人有很多的缺点,甚至可以说就是标准的暴君和独裁者,可他坚持抵抗法西斯入侵这一条,却值得大加夸赞。

别人可以退,他斯大林决定与莫斯科共存亡!

晚宴散场,夜深人静,麦克纳里却守在美国使馆的外交密电机旁,亲自口述发给华盛顿的密电。

电中直言不讳的说到了苏联从开战到现在,所遭受的巨大损失,以及表现出来的糟糕战斗力和拉跨的后勤补给能力。但与此同时,麦克纳里也客观的论述了他在苏联的所见所闻。

他认为苏联的中枢尚且拥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广阔的国土和人力还牢牢的掌握在斯大林的手中。只需要美国恰当的援助,将这些国土串联起来,将那些人力武装完全,未必不能够抵御住德国的入侵。

或许这时候说这种话,过早了一些。可看在眼里的一切,都在说明麦克纳里电中论述的可能性。

苏联人一定会坚持抵抗下去,直到最后一个战士倒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