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军规新订,那些在各地战场的士兵们,根本没有多少胡思乱想的时间。尼米兹和艾森豪威尔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战争,并且很多人都已经发动了起来。
驻在澳大利亚和夏威夷的美军,很快就投入到了对瓜岛的连续争夺之中。大战一起,脑子里根本不可能存在其他的东西。战场上你还胡思乱想?那保准儿刚上去就死挺了。
《血战阿拉曼》里面的谢拉刚到战场,就有人告诉他说,新兵有三次幸运机会。等机会用尽,那么后面的一切就很难说了。虽然没有正面告诉你在战场上得全神贯注,可也从侧面极好的阐述了这个道理。
远在英国的美军,那更没话说了。尤其是被艾森豪威尔选中参加登陆北非计划的士兵,天天出操,都把他们操的欲仙欲死了。
真打起仗来,美军的将军还是蛮严格的。之前在珍珠港战死的金梅尔,就下令飞行员天天放飞,不断搜索洋面。弄得美军飞行员一个个叫苦不迭,接二连三的向他请愿,希望能够放上几天的假。
至于在美国本土的新兵们,他们根本不知道以前的军规是啥样的,现在执行新的军规,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应。
倒是飞往苏联的罗斯福,震动很大!
之前在英国,和带英战时首相丘吉尔,以及英王乔治会面,罗斯福再一次确定了带英的外强中干。此时的带英,鸡飞狗跳到什么地步?
有一个人,因为在拨打电话时,划了一根火柴看拨键,使得暗夜中出现了一丝完全可以忽略的火光,就被逮捕了起来。理由是给德军的轰战机指明方向,存在间谍行为的可能。
瞧瞧这风声鹤喉的样子,就算是灯火管制,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吧。大约法官也知道这玩意儿就是矫枉过正了,所以原本要判有期徒刑十年的重罪,变成了罚款十先令
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在伦敦下榻的罗斯福,一来是年纪大了睡眠浅,二来是旅途劳顿精神虚弱,半夜居然连续被好几次车祸给惊醒。
第二天早晨他半开玩笑的和随从,尤其是英国的随侍人员开玩笑,他的起床闹钟,是英国汽车撞电线杆子的轰鸣声。
毕竟英国颁布了战时法令,汽车的车灯改造为原有亮度的25%,而且必须加装一个挡板,使得灯光只能向下照到地面。这使得大伦敦地区的车祸率最高提升到原有的300%,全英的车祸率提高了一倍。
管中窥豹,带英这一次世界大战的组织度,确实不太行了啊。
罗斯福何等样人,心下和明镜似的。暗暗慨叹,带英真的是不来事了,德军还没有登陆英伦三岛呢,英国就乱成这个鸟样。真要是德军上了岸,或许带英早就带着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从了德国小胡子咯。
美国还是得赶紧做好取代带英的准备,越早越好。现在带英因为还在打仗,施行相对严格的军事管制,乱子还没起来。等将来大战结束了,管制解除,就带英这个情形,明显就是败相丛生,一片瓦解啦。
反倒是眼前的苏联……
不必说,其评价自然要比带英强上很大一截。在莫斯科保卫战结束之后,虽然苏德两国的攻守之势还没有完全逆转,可是苏联人流露出来的那股子心气,罗斯福就觉得很不一般。
斯大林格勒会战已经打响,数以百万计的德军正在各个方向,向斯大林格勒发起冲击。而苏军则想尽一切办法,向斯大林格勒进援。
自沙俄时期,就开始建造的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国铁路网,现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国各地动员来的军队,都在莫斯科换车。车站和街道上,由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组成的欢送队伍和宣传工作小组,不断地鼓舞着士兵。
尽管此时苏军发动起来的部队,已经不再那么年轻,可是面庞上所展现出来的神气,却一点儿也不输其他国家的部队。
至于莫斯科的市政和城防组织,罗斯福也感觉比带英那边要强上一些。至于斯大林,那更是一个极为精明的政治家,令罗斯福深感棋逢对手。
可能带英和苏联唯一的差别就是,带英还能够每年给一般的老百姓供应上一点柑橘和肉类,而苏联老百姓则只能分土豆和黑面包了。
还是密谈吧。
肯定不是替身来谈,斯大林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派出替身的嘛。罗斯福作为美国前总统,以及现任总统的特使,在美国政界拥有巨大的能量。虽然未必能够改变什么国策,可是为苏联多要一点援助,是绝对没问题的。
美国的现状就是中期选举,各党派均在争夺民众的选票,无心顾及其他任何事情。所以罗斯福其实是什么承诺都不敢给斯大林的,但这并不妨碍罗斯福和斯大林谈笑风生。
民选政客出身的,哪个不会表演?你要是不会表演,你就没资格去做一个民选政客。
其实斯大林的要求很简单的,土豆苏联又不缺的,所以也不需要美国给什么粮食。现在这个情况,美国还是给点运输工具吧。
那个非常有名的画面,德军进攻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大门口,厂里的工人继续生产坦克。等到炮声和枪声已经落到了车间外,于是这群工人义无反顾的开着他们刚刚生产的坦克,出门迎战德军。
但凡有点生产能力,这会儿肯定拿去生产T-34,自然需要美国的福特和雪佛兰来补充运力。苏军的机械化部队此时缺乏的便是车辆,不单单是卡车,也包括转运物资的火车机车和车皮。
还别说,威尔基在罗斯福出发前,由奈尔建议,承诺可以再拨给苏联至少一万七千辆卡车。所以谈到这事,罗斯福同斯大林非常愉快,表示美军的运输船已经开到了伊朗,正在日夜不息的卸货。
保证八面进援的苏军,能够开着美国卡车冲进斯大林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