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尔一个电话就把人给摇了过来,然后指着沙里宁请他用俄语和塞诺问好,又指着邓普顿用法语,让福特用德语。
有没有真才实学,只用了一分钟就验证了。这位自由法国派驻在美国的联络员,口才便给,各国语言信手拈来,对答如流。
好!
现在就给你指派一个任务,在白宫待命,随时接受罗斯福的外交咨询。当然啦,奈尔其实也想问问这位塞诺,伊朗你了解多少,对他的现状是否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后话了,还是先满足罗斯福的要求再说。如何在眼看着平静的局面下,维持伊朗的亲美统治,并且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别这两年美国插手了,所以局势看着还行,等美国一撒手,局势就立刻雪崩。
你还别说,塞诺在得到了罗斯福的咨询之后,立刻就给出了意见。第一条,就是由美国出面重新组织和建立伊朗国王卫队。
礼萨汗能够登基,全凭手中这支军队。一个底层出身的混血中级军官,在伊朗事实上既没有强大的教派支持,也没有明显的部落属性。这就使得礼萨汗能够震服群雄的手段,只剩下强大的中央军。
只要有强大的中央军,则地方上虽然不满,却也不敢立刻跳脚出来。毕竟出头的椽子先烂,伊朗的各路势力也都明白。
第一个跳出来的,必然要经受礼萨汗国王卫队最猛烈和残忍的攻击,死的一定会很难看。毕竟谁要是有礼萨汗的实力,早就登基称帝了,怎么可能在四野观望呢。
伊朗的各派势力自己内部也有矛盾,宗教、民族、历史等等等等。他们都在想着哪个好汉先跳出来挑战礼萨汗,消耗了礼萨汗的实力,然后再上。
这是一个机会!
说句精波斯震怒的话,就现在伊朗的军队,和笑话也差不太多。这还是国王卫队的水平,其他势力的人马,那连笑话都称不上。他们只是还活在上一场大战,甚至上一个世纪的军队。
诚然,礼萨汗也准备建立现代化的空军和装甲部队,但是这一切,都伴随着美国势力进入,英苏两国的默认和支持,而化为云烟了。
那点子战机和装甲车辆,全都被没收,并移交给有需要的地方。国王卫队的指挥权,也被美国宪兵队接管,并解散了相当一部分。
等于旧有的伊朗王军,已经基本消失了。要不为啥施瓦茨科普夫会说地方势力都在积蓄金钱武器,他们觉得等外国太君们走了之后,就可以把礼萨汗干翻了。
是以塞诺表示,想要稳住伊朗千年万载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伊朗国王有一支二三万人的精锐大军,就足以震慑宵小。礼萨汗和他的精锐王军结合在一起,凭借其以武力打下江山的宿年威名,短期内绝不会出大事。
美国不想要花大钱来扶持伊朗,那这就是最直接的办法了。花钱多少塞诺不知道,但是效果起码在礼萨汗没去世前,一定会很好。
要是礼萨汗死了呢?
不光是罗斯福询问了,奈尔也有心想问。扶持一个两三万的伊朗王军,并非难事。因为战时生产的关系,美国枪炮有的是,训练伊朗王军的军官团也是现成的。五年十年安稳之后,有没有更长一点的治平之策呢。
很难,非常难,整个过程至少要以十年为期。美军能够在伊朗驻扎十年吗?如果能够连续维持三万以上"非武装人员“在伊朗,那还有平静几十年的可能。
你细说吧,远在伊朗的罗斯福和在华盛顿的奈尔,心有灵犀一般。
打击和削弱伊朗的地方势力,包括部落和宗教两大不稳定因素。其主要的措施,第一步就是规定全国水源和水利设施为全体国民所有,由中央政府统一调配使用,任何人或势力,没有资格霸占。
哈?奈尔有点不明觉厉,连坐在旁边的福特他们也没反应过来。你要稳定伊朗政府,和水源有什么关系?
塞诺真是对中亚有研究的人,他立刻指出,伊朗高原事实上是一个缺水的地带。长久的战乱又使得地方上的水利设施遭到破坏,或者人为的进行垄断。很多伊朗部落产生矛盾冲突,就是因为争夺水源地。
一说这话,奈尔突然脑子里有东西一闪而过。后世里面网络上一直有个说法,就是德黑兰因为长时间的抽取地下水,以供应城内居民使用,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彻底崩塌陷落的。
这不就合上了嘛。
如果伊朗全国的水源能够由中央政府支配,并且开始大规模的兴修水利,那么这就意味着地方势力瓦解的第一步开始了。
农村和乡野的部落酋长为什么能够控制农民的人身自由,掌握沟渠、水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你没水吃,没有水灌溉农作物,那就只能死。
配套这一水利法案的行动需要立刻跟上,包括由伊朗政府出资(实际上美国贷款),全部赎买国内地主手中的土地,地主只能保留符合家庭人口数量的土地。而农民则获得足以养家的口粮田,并分七年或者十年,来偿还伊朗政府的债务。
还的上就还,还不上豁免,反正就那点钱,阿美莉卡哪里不撒币啊。
解放全国的雇农、佃农,将依附于地主和宗教领袖的人口,全部登记到国家的纳税和服役簿册上,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
到这一步,伊朗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叛乱,美国那三万“非武装人员"该杀就得杀,协助伊朗王军平叛。
如果叛乱没发生,那最完美,开始第二步。由礼萨汗出资(还是美国贷款),建立乡村医生培养制度,广泛的提高伊朗农村的医疗水平,降低长年以来的婴幼儿死亡率。
使得凋敝的农村,能够获得更加充足的劳动力,当然几十年以后,劳动力太多会出现什么问题,那就是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塞诺只能保证几十年安稳,百年大计,相信后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