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伦敦比我们更加迫切的希望同俄国人会面。”
威尔基倒不是有什么顾虑,主要是在权衡全面升级和一个工产主义国家的合作关系,是不是会影响到他在国内的支持度和人望。
至于什么伦敦方面会不会有所顾虑之类的,纯粹就是借口罢了。当年镇压工人运动的时候,英国和美国一样心狠手辣,分不出阿大阿二的。
“为今之计,也确实需要同那位斯大林元帅好好聊聊了。只可惜,当年我同基洛夫很熟悉,若是他还在就好了。“威尔基回忆起了往事。
十年前,他以美国经济考察团副团长的身份去苏联参观访问,后来尽全力促成了苏联黄金期货的交易。彼时主持这件事的,就是基洛夫。在苏联时,威尔基同基洛夫还相谈甚欢呢。很可惜的,这位老兄居然遭遇了暗杀。
一晃这人死了都快十年咯……
“确实很久咯。“奈尔多少还记得那位红色官僚,毕竟虽然面没见过,可是苏联人的黄金,奈尔是摸过的。
“你觉得哪里合适?”威尔基感怀了一下,便也就罢了。
人死不能复生,仅此而已。反正就算再可惜,这会子基洛夫也火化了,还说什么呢?顶多就是将来有机会,跑去墓地给人家送上一束花。
“莫斯科肯定对我们还是有所顾忌的,我估计会面的地点会订在波斯。“奈尔这不是先知先觉嘛,德黑兰会议难道还能忘了嘛。
历史上那是因为苏联和英国瓜分了伊朗,理论上斯大林根本就没出国,还是在苏联占领区内,进行了第一次同外国元首的高级会谈。这一次虽然伊朗没有被瓜分,可是英苏两国的“非武装人员“也进来不少。
只要轻武器一发放,苏联随时可以拉起来几千大军。再者沿着伊朗纵贯铁路和公路,多得是苏军人员。斯大林去伊朗,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危险。
况且又要说了,阿塞拜疆那旮沓,各种亲苏武装多了是吧。
“恩,应该是波斯。“威尔基也点头,除了伊朗没啥好地方。
既是美军占领,美国人觉得安全。又离苏联近,是苏联的军力能够辐射到的地方,可不就是伊朗了嘛。
“不过在此之前,可以先和英国人见一面。“奈尔扯了一张凳子,坐到威尔基面前
“你说……威尔基缓缓靠上椅背,端起了一杯热咖啡。
“虽然是盟友,但是会谈总需要一些筹码和底气的嘛。“奈尔在白宫言白宫。
苏联人眼瞅着就要打赢斯大林格勒会战了,少说歼灭几十万德军吧。甭管是杀了还是俘了,几十万精锐德军要没了那是必然的。
如此辉煌的战果,斯大林说话的腰杆,那不就得硬邦邦啊。他可以更加有底气的问英国美国要飞机要美元啦,你还就得给他。因为你指望着他杀德国佬呗,这会儿德国佬可远没杀完,还差得远呢。
自然的,这威尔基代表美国去见斯大林,肯定不希望低人家一头啊。明明你是给钱的那个,居然说话底气还不如要钱的那个硬,未免也太丢人了吧。
眼下美军虽然在卡塞林山口吃了一个亏,可英美盟军强,德意联军弱的大势没有变。美军很快就能够夺取突尼斯,将后援几乎断绝的德意联军消灭。
起码这就算是个战果吧……
而且奈尔为什么建议先和英国碰个头,那自然是为了“顺从“英国盟友的想法。英国本土的命根子就是地中海航线,夺取了突尼斯,下一步就是西西里。
若是西西里也被盟军夺取,则整条航线,就再也没有什么巨大的威胁了。毕竟德国人在地中海没啥大规模的海军嘛,就算占据希腊,也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
英国人肯定会答应先行攻击意大利,夺取西西里的计划。这一仗完全可以驱英国人为先锋,他们一定效命。美国就负责登陆部队和伞兵部队的后勤补给,顺道在开辟了基地之后,再派兵上去稳定占领区。
这英国人高兴之外,德意日法西斯轴心中的一环--意大利,也有可能就此崩溃瓦解,退出法西斯轴心国。
有了迫降意大利的功绩,威尔基再去和斯大林会面的话,腰杆就一样硬了。你歼灭了几十万德军,我迫降了意大利,咱俩的功劳都大,分不出什么高下。剩下的便是谈笑风生,各自出牌了呗。
顺便这一次会面,还可以定在卡萨布兰卡。虽然这地方算是自由法国的地盘,但是属于英美盟军解放的。距离欧洲又近,可以向英法盟友释放出一定的善意。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让丘吉尔跑纽芬兰来。
重点是体现一众盟军内部非常和睦,大家通力合作的气相。
再者去了北非,就可以去慰问一番马上对突尼斯展开全面进攻的美军。这一次总统都来督战了,你们要是再出什么大漏子,可就对不起阿美莉卡一亿民众了啊。
既是激励全军的士气,也是督促各军士兵们奋勇作战。另外这里面还有点奈尔的私心,这要是去了北非,奈尔肯定就能见帕特里克一面。拍个照邮寄回家,家里的金吉姑妈和坎贝尔大嫂也能够放心。
“卡萨布兰卡吗?“威尔基感觉自己最近似乎听过这么名字。
不是在战报上,而是在其他什么地方。只不过他贵人多忘事了,《卡萨布兰卡》就在两个月前,已经于美国上映,又是一部影史经典。
片子是华纳兄弟公司拍的,投资百万之巨。奈尔的在好莱坞转圈的投资影片,但最近忙,错过了这部片子,多少有些可惜。
“是,就是卡萨布兰卡。“奈尔没有说电影的事,直接了当的回答道。
“那你和伦敦方面联系吧,尽快安排。“威尔基也不去想了,真要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他是不可能忘却的。
“明白。“咱们这回也算是假公济私的一把,跟着去一趟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