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塞林元帅当即下令德军撤出实际上并不太利于防守的罗马城,然后设法抓捕伊曼纽尔三世和翁贝托二世。
其实这个命令很好理解的,罗马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被攻破过,作为台伯河平原上的城市,除了城市建筑可以依托外,地理上的优势很小。历史上罗马城如果失守,城内的公民都是跑到城外的卡庇托林山岗坚守的。
在经历了斯大林格勒大会战之后,凯塞林元帅认为坚守罗马,不过是给英美盟军送一个包饺子的机会罢了。
难道凭白让十几万德军丢在罗马吗?
当然不行!
另外就是意大利其实并非无险可守,凯塞林元帅认为可以先沿着翁布洛内河至亚平宁山脉,建立一条初始的防线,用以暂时性的抵挡盟军,然后继续收拢从意大利中南部北撤的德军零散部队及物资,避免更大的损失。
这条防线可以一路顺延到圣马力诺,约等于拦腰将意大利一分为二,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未必不能够固守经年。
可惜意大利投降事发突然,哪里有足够的时间,供德国人修筑防御工事,建立兵站和后勤仓库呢?
至于抓捕两位意大利国王,那就不需要多解释了吧。现在德意两国都已经算是交战状态咯,抓捕对方国家元首有什么好稀奇的。
意大利上个小时对英美投降,下个小时就对德日宣战,跳船的效率奇快无比。
说到修筑工事,那壮丁肯定就不能少。德军在意大利这一方向的主要是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当然还有其他部队来来回回的调动,并不一定。可兵力上面已经明显要逊于英美盟军了,自然不可能投入到工程中。
不可避免的,德军南方战区司令部就下达了征召一切18-33岁意大利青壮年的军事命令。要求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各地区的青壮年,即刻到德国军营前报到。
你猜怎么着?第一天,整个罗马只有四十七人前来报到!
这使得那位党卫军上将沃尔夫极为震怒,随即下令大索全城。同时还将整个罗马的车辆全部扣押,载运着罗马城内外的粮食、燃油和机械北上。
对了,德军想要抓捕的两位国王陛下,伊曼纽尔三世已经坐飞机跑到了那不勒斯,算是以身做人质,把自己抵押给了反法西斯同盟国。
翁贝托二世则是避入梵蒂冈,在梵蒂冈这个地方,想要藏住一个人实在是太容易了。密密麻麻的暗道和地窖,即使是最老迈的神职人员,也无法说清楚梵蒂冈城下有多少不可见光的地方。
当他知道罗马城内的德军,正在大肆劫掠并抓捕壮丁之后,这位国王想起了美国外交人员传递给他的某些话。
一个支持法西斯的国王,是不可能继续保有王位的。
既然如此,翁贝托二世当即从隐身处离开,再次进入罗马城。此时的罗马城,已经成为了一个行将爆炸的火炉,愤怒的罗马市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抗议着德军的暴行。
当德军枪决了一名意大利"游击队员"之后,整个罗马城内的市民,都变成了游击队员,即使是妇女和儿童,也在临战的混乱中,夺取武器,向德军发动袭击。
入城的翁贝托二世当机立断,组织旧军官、教师、医生和律师等社会精英阶层,依托罗马城庞大的建筑群,同德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巷战。
国王的身影出现在整个罗马的大街小巷,鼓舞全城的意大利人抵抗德军的暴行,并且号召更多人加入。
盟军三天后就进城!
每一个参加起义的罗马市民,都从国王和他近侍的口中,听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翁贝托二世向他们承诺,只要坚持三天,美国王师就能够开进罗马城。
不论是国王本人的出现,还是盟军将至的消息,都使得城内的反抗运动更加风起云涌。
这便导致了德军转运物资和征募壮丁的工作进度大大延缓,本身凯塞林元帅就不希望在罗马拖延太长时间。他是希望把罗马这个香饵抛出来,让英美等军队都争相去抢夺解放"永恒荣耀之城--罗马”的大功。
绝不是虚言,这可以浪费英美盟军至少一周的时间。只需要在城内留下几百人,搞搞破坏,打打游击,正在后撤的德军就能够获得宝贵的喘息。
突然爆发的罗马市民起义,打断了德军的计划。
怎么办?
在思索之后,凯塞林元帅下令炸毁罗马的机场、火车站、发电厂等重要设施,然后裹挟着壮丁赶紧北撤。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本预估至少还需要三天,才能够出现在罗马城郊的美军,居然只花了两天半的时间,就已经赶到。
和巴顿抢罗马战车道飙车大赛的冠军,那纯属想不开啊!
德军各部无可奈何,只得放弃镇压罗马市民,开着抢来的车辆,蜂拥北撤而去,留下一地的鸡毛。
在混乱的局面中,有两千多名壮丁被关押在罗马国家体育场内。这座体育馆建成于1911年,曾是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的主办场馆,承载了许多意大利人美好的记忆
但现在整个体育场内一片骚动,城内的哗乱和看押德军的惊惶,是在场所有壮丁都听在耳中,看在眼中的。
摆明了就是美国王师已至,德虏仓皇北奔啊。
于是壮丁们立刻发起暴动,正准备跑路的党卫队沃尔夫上将立刻下令,处决这两千多名“游击队员"。守备体育场的党卫队员得命之后,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手中的扳机
甚至有人搬来了迫击炮和火箭筒,对着人群肆意的输出和扫射。没多久,整个体育场便血流成河,两千多名被抓捕来的意大利人和犹太人,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德国党卫军还不满意,又向运动场内投掷了大量的炸弹,并用雷管引爆了体育馆的出入口。等再也听不到受害者的惨叫声后,党卫军才满意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