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思他们去延安如何,奈尔不得而知。但是重庆的情况,奈尔也得尽量的了解清楚。等下飞去开罗,也好和威尔基交账。
李宗仁此时已经不在重庆,飞赴昆明,和昆明军官速成班的学生们联欢。这些民国的军头,倒是都很清楚当校长的好处。什么差事都能往外让,唯有校长是坚决不让的。开学、毕业等重大场合一定出席。
反正都要离开重庆几天,那么去军校看看,也属正常。
况且现在李宗仁身负天下大任,社会各界都知道他这次去是外争国权,索还新界的。如此老李有无敌金身,早一天晚一天也不算什么么。
至于常公,暂时也不能够争国府主席的差事,又退回成都寓所观望了。常公这人有时候还算是比较重视舆论,对于无名的大学生和文人,他杀起来一点儿不手软。可是有名的文人,拥有了发言权的,他大多就比较优容。
当然啦,真威胁到他统治的,管你是个什么东西,常公都是照杀不误的。
眼下李宗仁身荷四方期待,常公没必要触那个引爆舆论的霉头。
有心深入了解的奈尔,又暗中和吴国桢的兄长吴国柄秘密会面。毕竟吴国桢是行政院长,不可能日夜跟着奈尔以备咨询。堂堂院长,成天的不来办公像什么话?
反倒是身为重庆防空司令的吴国柄不来上班,一点儿也不稀奇。国府军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烂事,那是中外闻名的。据说淮海战役的时候,李弥的指挥部被攻破,里面是满满一桌的酒席,而外面的国军士兵连大饼都啃不上
作为吴国桢的亲哥哥,吴国柄也是重庆的红人。不过到底差上一截,关注他的人就比较少,奈尔勉强可以放心的同他凑一起。
所以具体到底如何呢?
吴国柄也不装,表示现在国府内部暗流涌动。吴国桢带领文官政府公务人员,兔强背靠美国的大树,保持“独立"。而蒋李两派的斗争,事实上已经到了白热化。
这一点是美国知道的,但是还有美国不知道的。吴国桢执掌国府财政经年,自然有些渠道消息。但是不能够保证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只供奈尔参考。
有人计划趁着国民政府主席选举的时候,一举端掉常公和李宗仁两大派系首脑,拥戴陈诚担任军事首长,孔祥熙担任政府首脑!
靠!
还有这档子事?
奈尔在另一个位面上,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档子事情。眼下突然听说,也是惊讶万分。原来这个国府不单单是蒋李两个派系斗争,已经诞生了其他派系,准备动手。
陈诚在之前的武汉战事中,赔掉了自己的主力十余万大军。一下子从云端掉到地上,常公为了保全这个爱将,就将何应钦担任多年的作训部长转给了陈诚。然后准备用美援,重新武装起十几二十万大军。
谁料此事惹得何应钦极大不满,跟李宗仁站到了一起,加上美国太君,以及国内以吴国桢为首的文官系统,最终常公黯然下台。
常公失势,失去了军队的陈诚,自然也立刻失势。而且常公为了复权,极大的依靠胡宗南和汤恩伯,疏远了陈诚,这就导致了陈诚也逐渐离心离德。
但如果局势不变,那么也不会掀起什么大波澜。
可局势就是变了!
因为蒋李双方的争斗公开化、白热化,国军内部一批抗日救国,矢志不渝的年轻将校非常不满这样的情况。
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政客激烈内订。许多仁人志士看在眼里,那是急在心里。怎么办?你说怎么办?
兵变!
按照吴国柄的说法,那就是国府内已经有部分将校,拥戴确实是在抗日战场上出了力,现在还坐冷板凳的陈诚。
毕竟陈诚的十几万大军确实垮了,可是他手底下还有小猫两三只,拉起个一二万人并非难事。且当时武汉失守,军队一路溃往湖南和四川,逃到四川的部队万余人,被收容在綦江。舅舅不亲,姥姥不爱,只被当成重庆外围的防御力量。
只需要重庆城内有千余人的突击队控制国民政府会场,击杀常公和李宗仁,然后由陈诚出山带领二三万众入城安民。最后,也是同样重要的一步,由老牌政客孔祥熙出马组织政府,则一个过渡政府立刻可以建立。
反正常公和李宗仁的主力部队,基本上都在外部作战。之前长沙大捷,李宗仁的主力两个军,以及两个美械重炮旅,都在长沙。现在也没敢撤回来,预防日军再度南下打通粤汉铁路。
重庆恰好就处于一个没多少兵马的情形!
控制了中枢,外围那百万大军没有了首脑,拿出大把的美元,收买一批军头,分化蒋李两家的军势,徐徐图之,要不了多久,局势便能稳定。
但此事因为美国的突然介入,要求李宗仁出国开会,导致计划流产了。毕竟很难同时把常公和李宗仁两个人都凑到一起,并且还没有多少护卫,方便行动。
平时李宗仁要么在重庆指挥诸军,要么就深入各部队,你想要杀他,比登天还难。常公虽然下野了,可是卫队数百人也不是假的,近身很难。
美国无心的搅局,使得这个计划胎死腹中,后续到底如何,吴国柄也不知道。
以上所说的这些,也纯粹只是某些消息渠道转来的,并不能保证真实度。反正陈诚和孔祥熙现在都在坐冷板凳,看着是没有半毛钱权势的。
参与密谋计划的军官人员,吴国柄也表示并不太清楚有谁。当然啦,他要是能够知道清楚,早就汇报给美国太君了。
“竟然有这等事?“奈尔心下万分感叹,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了。
“并不十分可信。“吴国柄只是摆手,他可不敢把话说得全乎了。
毕竟整件事全都是猜测、可能、或许、大概,这种消息平时也就听个乐罢了,并不能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