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小镇青年在美国 > 第1110章 五年大基建(第1页)

第1110章 五年大基建(第1页)

按照奈尔估计,一旦日本战败,滞留在中国的日军数量,肯定会超过一百万人。如果加上日侨中的丁壮,二百万人也只是等闲。

把他们驱逐回日本,简直便宜了他们。

就得学学苏联的架势,把他们送去西伯利亚种土豆,天经地义好吧。

但奈尔的计划就根本不存在什么种土豆的事情,因为中国也不差这二百万人种的土豆。四万万人里有八成在种地,多他们这几个吊人没啥意义。

奈尔的想法是建立武汉长江大桥,将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彻底联系到一起。那样的话,北平到广州,就是一路坦途,再也没有什么换乘之类的麻烦。而且整条铁路是邮吧,肯定要美资接管了哇。

沟通整个中国南北的铁路,是人就知道他一定会日进斗金,曾经考察过粤汉铁路的柯立芝当即表示好事好事啊。不就是修筑一座铁路两用大桥嘛,凭现在美国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修筑

施工难度再大也不怕,这不是有免费的日本劳力嘛。美国负责提供建材即可,E本的战俘死了就死了,他们在太平洋上偷袭我美利坚公民的时候张牙舞爪的,现在5惩罚他们去做工程,已经很宽容了。

武汉长江大桥还只是奈尔计划中的一点,为了展现奈尔高瞻远瞩,方便美国控制中国内地,便于美国商品进入和原材料掠夺的计划,一个宏伟的五年工程计划展示到了吴国桢的面前

像是宝天铁路,也即陕西宝鸡到甘肃天水的铁路。成渝铁路,也即四川成都到四川重庆的铁路。川汉铁路,也即四川重庆到湖北汉口的铁路。胶浦铁路,也即山东青岛到江苏浦口的铁路

总之奈尔要以美资、美援和免费日本劳力,在中国境内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形成一个完善的铁路交通网络。

什么路难修,就修什么路。反正就驱日本战俘去建,建成了皆大欢喜,建不成死的也是日本人,美国无非损失几个小钱罢了。

像是穿越秦岭,建设难度非常大的西安到成都铁路,奈尔都准备立刻上马。不要怂,就是干。

除了交通设施以外,奈尔还另外计划,为了获取中国人的善意,驱日本战俘为劳力,建设苏北灌溉总渠,彻底解决困扰淮河中下游人民数百年的淮水泛滥问题。

加强对中国各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建设,甚至还可以通过修筑水库,进行水力发电,为中国提供一定的现代化基础。

现代化不就是电气化嘛!

如果能够实现相当规模的电气化,那么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即使只提高一点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而言,就有可能是少饿死一百万人的大事。

美国也需要中国有一点配套工业,能够做好美军在东亚地区的后勤工作。按照奈尔的想法,日本的主要工业设备,都是要拆解迁移到中国的。美国看不上日本那几个赔偿,苏联没有参战,剩下的赔偿方,可不就只剩中国。

当然朝鲜也需要赔一点,聊胜于无。

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外加从日本转移的工业能力,以及美国已经不太需要的密集型纺织业,说不定历史走向最后都会有所变化。但限于不可抗力的因素,奈尔并不能够大范围的展开。只是尽力表现出一个维持中美亲善,将中美捆绑到一起的架势。

还是那句老话,一定要让后人觉得当初按照先总统奈尔·盖拉格阁下的全套计划施行,中美早就密不可分了。

对面的吴国桢听了奈尔粗略讲解的计划,原本还在冒汗的额头,居然隐隐透出红润的色彩。

如此大规模的全国基础设施建造计划,如果能够在吴国桢担任行政院长的任上完

成。不!甚至都不需要全部完成,只需要完成其中少少的一部分,那他姓吴的,就必然是名垂青史的一号人物。

不说成王成圣吧,后人讲起来,肯定要口称一句先吴国桢公在时。

与如此规模的基建投入相比,将发钞权交出去,好像也不是那么难接受了。中国在清末实际上就缓慢的进行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几代国民政府都有自己的大造铁路交通计划。

甚至很多铁路的前期勘探和设计都已经完成,只可惜国家内乱频繁,一直等到常公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才有了真正大基建的可能。可是很快又发生了抗日战争,根本无暇筹办基建。

如今美国愿意为中国建设这些,实在是意外之喜。

就算最后这些建成的水利、交通和工业设施全部都是美资,但他们毕竟是在中国的地上,中国人能够获得便利。至于美资是不是要赚钱?吴国桢觉得投资赚钱,也是天经地义的。人家美国太君也不是钱多了在骚,能够来投资已经很好了。

“如果能够如此实行,确实极大促进中美两国世代邦交友好!“吴国桢还吃个屁的早饭,赶紧把消息送回重庆才是真的。

“没错,我们的友谊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威尔基也站起来送客。

现在中美的关系有什么不好的?尽管美国援助中国,那是包藏着大把的野心,可美援对于中国抗战,也确实发挥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很多中国老百姓还拼死援救降落在沦陷区的美国飞行员呢,双方完全谈不上仇恨,说亲如一家兄弟大约过分了,可所谓“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却是真切的。

非常符合总理遗嘱的嘛!

“在下一定全力促成此项合作,还请总统阁下放心。“吴国桢带上帽子,又微微低头鞠躬,这才离开。

“中国的事,希望有个好结果。“威尔基望着吴国桢离开的背影。

之前美国谢伟思考察团去往延安的考察报告,现在已经发回美国,威尔基正在研判那拨人的各种情状。对于那拨人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威尔基有相当高的评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