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时候,德国佬就是从阿登森林捅穿了英法联军的后腰,直接导致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发生。
一战的时候,马歇尔在西线的烂泥坑里面爬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去军校带学生,也给学生们讲了很多一战的著名战例。围绕整个西线的各要点,阿登森林绝对是一处不可不提的地方。
“所以你认为德国人有可能在阿登森林发动反击?“威尔基仿佛开始了回忆。
没错的嘛,威尔基当年也是扛着枪去西线当一个烂泥坑里面滚三滚的步兵的嘛。所以说别的战场他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西线的许多战场,威尔基是记忆犹新的。
“可能性很大!“马歇尔十分肯定得说道。
毕竟从奈尔之前的分析,以及前线特种兵不断传回的各种消息来看,小胡子极有可能在西线屯集了大约三十个师的有生力量。这些部队现在完全没有现身,那必然就是要来一出大的。
比利时那地方,当年德二的时候,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兵力。此番德军如果有意防守反击,应该不会选择比利时方向。
而阿登森林地区,德国佬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在一片瓦解和败绩之中,冒险的反击行动想要取得辉煌的战果,极有可能就得从阿登森林突然杀出。
“你觉得呢?”威尔基转过头,下意识的询问奈尔。
毕竟作为自己的心腹大秘,威尔基有事没事就想着奈尔。眼下这事本身也是奈尔提出来的,威尔基就想着问问。
“我觉得应该完全相信合众国最优秀的将军和参谋们。“奈尔顺手就给马歇尔来了一记响屁。
如果马歇尔猜测的是其他地方,那奈尔还要和他们分说一二。偏偏马歇尔一下就指明了德军反击可能的地点,那奈尔还说什么?
我给你鼓掌就完了
奈尔说是先知先觉,可是整场二战的格局,已经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改变。虽然由于美国的参战,盟军的后勤实力极大反超法西斯轴心国,使得现在的局面依旧是碾压局
但因为小翅膀的煽动,美国的准备更加充分,有些东西甚至大大的提前发展了起采来。像是中欧巴尔干已经快要全部解放,盟军即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南部。英属缅甸也全部解放,盟军甚至扶持起来了四个邦国
二战的进程陡然加快,法西斯的灭亡近在眼前
“没错,我应该全然相信你,乔治!“威尔基算是彻底下了决定,认可马歇尔的判断。
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威尔基忙了,马歇尔何等样人,打老了仗的。既然猜测到了德军未来可能的计划,美军这边只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即可
在英国休假的美军士兵立刻回营,全部拉到安特卫普去,驰援阿登森林一线的盟军。反正现在西线的制空权已经被盟军完全夺取,战场遮蔽非常的完美。
凭戈林派往西线的那不足两千架飞机,怎么和盟军超过两万九千架飞机的庞大空中力量对敌?刚升空,怕是就被英美两军的王牌飞行员给盯上咯
美国搬到英国南部的雷达设备,那可一点儿都不假,技术更新换代的老快了,起来越成熟。完全不像当年在珍珠港,还考虑是不是误报呢
除此之外,为了应对德军从四面八方抽调而来的各种战术武器,美军这边也做了相应的计划调整。加强了第一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位于阿登森林结合部的火力
同时在原本较为孱弱的六个美军步兵师后面,加强上两个装甲师和六个独立的装甲营。保证德军冲进来之后的托底部队,能够经受住任何冲击
说白了就是提前布下一个口袋阵,就让德国佬进来钻。前面的六个步兵师的长官
,也得到了许可,在必要的时候直接"跑路”。
当然你不能一触即溃嗷,你要是一触即溃就太不像样了。能顶在西线第一线的部队,即使是最屏弱的那种,也起码是整编完成六个月以上的部队。你得在阵地上顶阵德军,最后再抵挡不住他们强大的攻势,被迫败下阵来
而且不能够一败涂地,得有序向两翼撤退,保证在之后合围口袋阵的时候,也跟着上去,一道参加对德军的包夹。
至于英军方面,艾森豪威尔也做了通报。但是只说明美军将单独展开行动,毕竟德国人的反击方向全都是美军的防区。告知英军,只是让英军知道,德国佬可能要反击,你们自己当心点。
盟友的应有之义嘛
英国人还不信,他们一直非常骄傲于自己的情报和监听人员,捕获了许多德军调动的军事情报。以往都是美国需要英国方面分享有关德军的情报,这回怎么是美军他们分享情报了呢?
犹自不信的英军加强了对德军的监听工作,各种间谍和情报人员也接到了命令务必了解德国在西线发动反击的可能性。
就凭他在西线那可怜的四十二个师,反击个屁啊?
面上虽然不说,但英国颇有几分看美军自己忙得团团转的架势。毕竟怎么看德军都没有发动局部反击的能力啊,总不能是刚从奥地利撤退的六个师已经飞速调到西来了?
在带英围观的时候,德国统帅部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反击,终于开始展开。超过千二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等技术装备,超过八百架飞机,以及二十四个师,超过三十五万人的德军,为了在西线取得局部的优势,展开了行动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元帅受命主持这场反击战,在总参谋长古德里安明确的反对声中,赶到了阿登前线。
之前一线传回的可能有“游击队“在附近活动的情报,并没有引起莫德尔元帅的注
者王
意。他只是一个军人,既然柏林统帅部的命令下到了他的手里,他只有执行的份分。现在按照预估,德军形成了局部优势,这仗并非完全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