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纳粹德国的投降喜讯,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大选以及国会两院改选如期举行。喜悦的选民盛赞着威尔基的丰功伟绩,毫不迟疑的将选票投递给了他。
即使是风头正盛的华莱士,也不得不公开发表演说,庆贺合众国经受住了巨大的考验,又一次获得了胜利。当然这都是全国军民万众一心,和衷共济,才能取得的。可再怎么避重就轻,也无法忽略此时的总统乃是温德尔·威尔基。
总之全国军民都相信,战争马上就要结束,连强大的德国都已经宣告投降,区区的日本,还能坚持几天?
选情在投票前的短短两日内,出现了疾风一般的倾倒。不出威尔基和奈尔的预料,超过三千万张普选票,投给了“战胜总统”威尔基。
原本气势惊人,在北方中低收入阶层和中西部以及南方农业工人中拥有巨大号召力的华莱士--休伊·朗组合,拼尽全力,守住了基本盘,收获了一千一百万张选票。
虽然选举人票最终只拿到了八十多张,却也提振了声势,团结了基本盘,加强了中间偏左翼民众的凝聚力。反正下一届威尔基是无法参选了,华莱士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剩下两位候选人,控厄南方的迪克西民主党候选人斯特罗姆,以六百万张普选票的成绩,同样了获得了八十多张选举人票。老迪克西的抱团,可见一斑。南方老白男对南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丝毫不见动摇。
只是民主党的奥布里……
普选票四百万多万张,选举人票则为零,成为本届大选最大的输家。全党的气势几乎被打的烟消云散,在多达十三个州,民主党提名人甚至都没有能够登上选票。
即使在剩下的州勉强竞选,因为著名候选人霍普金斯的猝然病逝,其选情也有如雪崩一般的塌陷下来。几乎复制了当年共和党兰登与民主党罗斯福的对决,但那时兰登起码得到了一个半州的八张票。
至于众议院的总选举,民主党也出现了全面的溃败。最终只获得了区区的二十余席,几乎可以等同于无。
参议院由于只改选三分之一,反倒是气势正旺的美国社会党斩获颇多。在重组建党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选举中,就有十三名议员进入国会参议院,成为了参院内举足轻重的一角。
新一届政府和国会的格局,到此也基本奠定。
国会众议院仍旧由共和党控制过半席位,但是社会党和进步党的政治联盟获得了超过一百一十个席位,已经有实力阻挡共和党的某些议案。迪克西民主党守住了南方州基本盘,斩获六十余个席位,同样成为国会内部不可小觑的势力。
倒是参院,各党派均未获得过半席位,共和党即使加上兼任参院议长的副总统麦克纳里,也无法保证议案轻松通过,多少算是一个“遗憾"。
“恭喜您,当选总统阁下!"
奈尔举起啤酒杯,遥遥向威尔基祝贺。威尔基身边自然又都是大片大片的配角,当选的消息传来,不论你爱他也好,恨他也罢,都要马不停蹄的赶来祝贺。
这就是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威风,作为全世界权力最大的政治领袖,威尔基在任一天,就能影响大半个地球的事务。就算有人说美国总统的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势力在操纵着,在推动着,也不妨碍威尔基能够决定其余人等的生死。
“你还和我说这话,哈哈……威尔基高兴的咯,杯中酒一饮而尽。
左右恭喜的话语不绝于耳,奈尔把舞台让给他们。转身去了解其他候选人的情形,毕竟败选的那些候选人,这会子应该也在向自己的支持者讲话。
别人奈尔可以不管,民主党奥布里那边,奈尔还是要专门注意的。因为霍普金斯的逝世,已经走下坡的民主党选情,在威尔基促德投降的消息公布之后,全面崩盘。
原本支持民主党的许多自由主义者,还有曾经在大萧条时期得到过罗斯福恩惠的城镇小市民,因为威尔基"结束"战争的大功,纷纷转向威尔基。
说起原因也很简单的嘛,战争结束了,他们的丈夫、儿子、兄弟,甚至是情人,都可以从欧洲战场的枪林弹雨之中回来。这也是这些城镇小市民的共同心愿,牵扯到自身的利益,如果罗斯福还在,或许不会转投。
重点是罗斯福去世了啊。
转头一问,纽约那边,民主党的竞选总部,一片凄风苦雨的模样。被派去现场的谢拉直说,在开票结果公布之后,许多民主党人愤然离席。
不是怨恨奥布里没有好好选,毕竟最后十天八天才变成候选人的,他也没法好好选。主要是对于民主党一路垮成这样,感到绝望。
加之美国的政治生态,各党派没有严格的党员约束体系,党派的理念也并非一成不变。每个党内都存在大量的派系,甚至那些矛盾重重、冲突激烈的派系,也有可能共存于一党之内。
许多派系实际上不过是以利相结,抱团取暖,共同接取权利。现在民主党选举大败,输得一败涂地,几乎丧失了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县的所有政权。
以前民主党最惨的时候,起码还有南方几个州的基本盘。现在迪克西们脱党了,自由的杨基佬也跑路了。
没有基本盘,没有那些高薪公职来养活职业政客,来奖赏辅选人员,来回报政党赞助人,一个党派根本活不下去。
就算你爱这个民主党,你也得为自己的生计活路着想。
等到两院的议席也大致开票完毕之后,整个民主党纽约市党部的人马,几乎星散。留在场内的,除了霍普金斯的部分元从人马之外,只有小猫两三只。
甚至是杜鲁门,都在考虑,是不是脱离民主党,去往正在路易斯安娜州施行平权主义运动,为黑人提供基础教育和退休保障的进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