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提出要求:对吴丹使用国葬礼下葬,并要求有体面的墓地。
奈温拒绝,称联合国卸任的秘书长不是缅甸的国家元首也不是旧王室成员,不适用国葬。
学生继续对峙,抢棺的游行领袖在存放棺木的礼堂前发表演讲,号召市民推翻军政府法西斯政权。
军政府看事态不对,趁夜用工程机械破墙,派军队占领大学,开枪驱散学生。官方统计是9名学生死亡、逮捕2887人,实际上当天晚上有超过150名学生永久失踪。
缅甸的事情如果是在几年前,中国是懒得管的,中国媒体也基本上不关注,但这一次有点不一样。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严重关注缅甸形势,媒体则直接用”暴政前哨”来形容缅甸军政府。
原因一:越南战争结束了。
原因二:枪棺木发生的流血事件中,有2名华人学生官方通报中枪而死,此外150名永久失踪的学生中有23名华人学生。
(缅甸各大学尤其是仰光理工大学里华人华侨学生的比例远高于缅甸华人比例)。
12月15日,中国做出第一个实质性反应:暂停12项中国与缅甸的合作建设项目,包括缅甸电话通信网络(含军线与民线)、港口改造工程、有色金属冶炼项目。
中国对“吴丹葬礼危机"的反应让世界略感意外。因为这时候美国也就是表示了下谴责而已,还没出实际制裁措施。(主要原因是美国在缅甸没多少合作项目)
在制裁措施公布之后,12月17日,第一个出来反对、劝说中国收回制裁措施的国家出现了:
苏联。
。。。。
这真是魔幻了。
还是梳理一下现在这个缅甸军政府的来龙去脉吧。
1962年奈温政变上台之后,缅甸军政府是被全世界孤立的。中苏谴责,美国也谴责,甚至1963年美国停止了福特基金、亚洲基金和富布赖特计划对缅甸的援助。
但没过多久,越南战争扩大化,这时候一个在缅甸有个反共的政权,能让美国安心不少。于是1966年,美国邀请奈温访问华盛顿,双方恢复了政府交流和经济合作,军政府挂上了美国的大腿。
从1966年到1973年,缅甸军政府就这样,扮演美国小弟的角色,让美国越战的基地之一泰国后方比较安全。
1973年7月,日内瓦和平协约签署,越南战争将彻底结束,而且是以美国完全撤军的“全败”局面结束的。
1974年1月,奈温军政权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并组建"社会主义纲领党”,奈温担任党主席,推出数项"社会主义改革措施"。甚至,军政府还把缅甸的国名改为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这180度转身真是干脆利落。但实际上奈温做的这些改动措施全都是表面文章缅甸权力结构和社会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但改国名的确证明了件事:缅甸不打算抱美国的大腿了,奈温的估计是美国应该也不会继续保留他这样的小弟,所以干脆提前找下家。
下家马。上就来了,苏联。勃列日涅夫对主动靠上来的缅甸非常慷慨,1974年6月,苏联的援助到了,解决了缅甸的财政危机,勃列日涅夫还承诺给100辆T55坦克,给美国当小弟的时候,美国可没这
么慷慨。
除了援助之外,缅甸并没有什么深入改革,军政府还是军政府,以前的军管企业换了个牌子变成“国有企业”,以前军队侵入抢夺民企变成了“特殊通道的快速国有化”,变化不大。
但苏联不在乎。苏联在非洲扶持的很多小国不都是这样的吗,谁把他们当社会主义国家了。
再然后,12月,出了吴丹葬礼危机。
苏联外交部长安德烈葛罗米柯不得不在1974年的最后两个星期,从莫斯科“飞到北京解决这件事。
“缅甸军政府现在在和你们合作,我们对此是了解的。其实在军政府成立之初,我们也和他有过不公开的合作,针对缅北、中缅边境的国民党残余武装,这是吴努政府时期中缅默契合作计划的一部
分,军政府继续完成了。但是,这不能表明中国对缅甸现在的政治架构是放心的,也不能认为中国认可现在的缅甸政治制度是民主的或者社会主义的。
黄华对葛罗米柯说了中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