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领域,安佩克斯的设备无可替代,甚至中国中央乐团也用的是安佩克斯的设备。
甚至安佩克斯还搞了个"Ampex金卷奖”,一项国际音乐奖项,颁发给完全在安佩克斯的设备上录制和混音的录音室专辑和单曲,所以安佩克斯才有这么大的能量,能随便就找到家大电影公司替他
起诉电子产品广商。
但到现在,安佩克斯宁愿自己丢掉高端影音设备制造商的桂冠,换一个高端消费影音设备制造商的地位。
高端影音设备才能卖出去几台啊,手持式摄像机、录像机这些的销量都是以百万计数的。而在消费级产品这一块,安佩克斯真是不提也罢。
“到中国投资?大门是打开的,可是我们能拿出什么适用的技术、适用的产品去投资呢?”
安佩克斯的总经理安德鲁麦克尼尔自言自语。
“拿我的专利去中国设厂。”
麦克尼尔:“年轻人,我不认为中国人有制造那些高端设备的手艺。”
被麦克尼尔叫做“年轻人”的瑞杜比回道:“未必,在洛杉矶的流水线里生产环绕立体声设备的工人,也只是中学文化而已。”
麦克尼尔:“我还是不太放心,这样,这件事不如去问问波尼亚托夫主席,他曾在上海工作。”
波尼亚托夫是安佩克斯的创始人,现在任董事会主席。他1920年从俄罗斯移民到中国,在上海电力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1927年移民美国,1944年创办安佩克斯。
瑞:杜比:“波尼亚托夫主席在中国工作那是半个世纪以前了。”
“好了好了,“麦克尼尔说,“这件事恐怕得董事会决定,自然波尼亚托夫主席也会知道这件事,他会做出决断的。杜比,还有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录像带格式之战。录像带格式势必是要统一的,
你觉得,飞利浦制式有希望成为标准制式吗?
瑞杜比:“标准制式虽然看上去是个技术问题,可实际上是个市场占有率问题。这方面恐怕要咨询市场部。”
首款推向市场的家用录像机是1971年天津发布的,同时也定下来了中国的录像带制式CVS。
1972年飞利浦也搞出了自己的家用录像机,以及飞利浦的录像带制式Video2000。欧洲和美国用的主要就是Video2000。
几个月之后索尼也上车了,他用的制式是Betamax格式。
日本还有另种录像带制式,JVC的VHS,现在主要就这四种。还有一些小众制式比如三洋的VCord等等,但市场占比很小。
到现在,全球的家用录像机市场当中,CVS的市场占有率大约是40%,飞利浦30%,索尼和JVS各占15%。
未来四种格式肯定是要统的,这是厂商以及消费者共同的需求。但以哪种制式为主搞一一个通用制式,就成了四方争夺的焦点。
北京,中南海的小屋。
“这个问题我不参加讨论。”
陈沄说。
邓主席:“这个问题我也不想参加讨论,你们不许写我发表了什么意见。”
蒋筑英:“咳!主席、总理,虽然这是我手机里的电子书,但这段内容不是我写。。。跟我是没什么关系的。‘
几位在讨论家用录像机制式争夺战的话题,这个话题在第三个公文包也就是蒋筑英的手机里有电子书。
是一本写多媒体技术发展史的书,其中有专门的一章介绍7080年代的录像带制式之战。
“录像带格式战,即在70年代中后期至1984年前后9年发生的数种不兼容的录像机格式的竞争。赢得格式战的CVS支配市场直到DVD出现为止。它被认为是市场占有率与技术的混合竞争的经典案例。
“在录像带格式战当中,日本虽然是家用录像机的生产大国,但其国内存在着3种录像带制式,使得日本没有统的国内制式,他们必须要先打一场内战,决出胜负者才能参与最终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