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在很多年之后,中国核潜艇和潜射导弹的研制团队才意识到,中国这个巨浪3的尺寸重量比三叉戟1还大,大概介于三叉戟1和三叉戟2之间。
苏联、美国、法国、中国的新弹新艇研发项目都是不公开(不完全公开)的,在这一时间截面,两大阵营彼此不知道对面的潜射导弹具体性能,只知道"大概他们在研发下一代型号"。
英国没有?啊对,英国准备支票就可以了,“我那远房侄子啥时候研制出导弹,研制出来了我直接买点"。
而且,中国陆基洲际导弹早就达到7枚分导式弹头现在甚至有14枚分弹头的导弹在设计,最新的潜射弹道导弹如果攻击美国只能带3枚弹头,这的确有点“不够量”。
但是海基核武器的生存能力的确大大优于陆基,因此战略核武器的构成,就现在来看,还是应该陆海并重。
现在中国知道美国在建造新代核潜艇,1973和1974国会的拨款里就有"NewSSBN"项目,每年都是一笔巨款。
美国现在有几十艘华盛顿级&华盛顿升级版,新的战略核潜艇和最后一艘华盛顿升级版开工隔了大约10年时间,所以这个新潜艇到底怎样,大家都很感兴趣。
苏联的新弹道导弹核潜艇中国路知道一些性能参数。
这主要还是苏联那边想扩大军备出口,因此透露了一些武器或者核潜艇上的分系统的参数看看中国有没有购买的兴趣。
现在中国今年初苏联开工了种叫做941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搭载的是R39"礁石”潜射导弹,量很大,一艘艇能装20枚。
这种941型潜艇个头也十分夸张,苏联核潜艇专家透露它的水下排水量大概有3。4万吨,是中国现在正建造的096型(16300吨)的两倍多。
它的内部结构也完全是反常规的,在钝圆的艇体外壳内部其实包裹着两条1万吨的核潜艇分成左右两个独立的耐压壳体,每个壳体内有台反应堆、套推进系统。操纵系统、成员居住、救生等
等也都是双份。
这还不算,在外壳内部还有第三个独立的耐压结构:耐压中央舱段,里面主要是指挥控制系统和指挥人员。所以如果看它的中部剖面,其实是3个耐压结构呈品字形布置。
壳子内还有四个独立的可住人的耐压结构,首部的鱼雷舱。
除此之外,有20个导弹发射装置也是耐压结构,导弹没装在左右独立耐压壳体里头,而是被左右两条耐压壳体夹在中间。
对941这种水下巨兽,中方在喷喷称奇之余,也只能摆手说"不买”。除非苏联腰斩报价,亏本卖艇,否则真不够划算,941型的经济性太差了。
中国不可能砸几十个亿去买一条战略核潜艇,几十个亿够建一座核电站,供应一个中等省份50%的电力需求,或者够唐山市重建工程一年的经费。
唐山地震后到1977年1月(春节前)是唐山的“临时重建”阶段,在这几个月,用预制件筒子楼、集装箱屋、木屋(加拿大捐赠了5000幢预制板独栋木屋的材料),不管什么方式,反正要让唐山市民
住上有取暖设备的屋子。
从1977到1981年,则是正式重建阶段,在原地矗立起座新唐山。
唐山市重建工程五年总投资230亿人民币,其中1977年投资37亿人民币,恰好就是苏联开出的一艘941型核潜艇的报价。
1978年投资55亿人民币,这大概相当于中国首艘航母“辽沈"号的总价。不过这个价格包含了研制费用和一些长效固定投资,二号舰"淮海”号就没那么贵了,现在编列预算的时候发现二号舰可能只需
要28。4亿人民币就能拿下。
在七十年代,尼米兹级航母3号舰"卡尔文森”号要20多亿美元(1968年建造的首舰不到10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及石油危机之后美元的通胀幅度),折合近百亿人民币。所以“大决战级
航母”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总之一切都是钱。在年初,财政部给1977年加塞增加37亿人民币的唐山重建开支,1978年先占位预留55亿财政开支,都没什么波澜。
“1976年,全国的GDP达到了25420亿人民币,全国的财政收入也突破了5000亿,具体的数字呢,是5661亿人民币。
“在5661亿的广义财政收入里面,公共财政收入为3415亿,占比为60。3%。”
“政府性基金收入为328亿,占比5。79%。”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为982亿,占比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