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由于中国也朝火星发射了枚探测器,加上美国把他们火星探测的资料共享了,国家航天局提出了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方案:
在火星的南极或北极着陆。
新的探测情报证明火星两极的白帽子是15%水冰+85%干冰的混合物,有水、有二氧化碳,何不直接在火星上合成甲烷和液氧?
这样登陆火星的飞船连煤油都不用带了。
“在火星极地着陆?反推火箭会让地表一塌糊涂的。”
CNSA和NASA的专家连线。美方的专家希尔克斯提出了一一个问题:火星极地有干冰、有水,确实可以就地取材,但根据现在观测的数据,火星极地可能是一层几米到十几米的二氧化碳“雪”,再下面
是一个冰层。载人飞船没法在雪窝里着陆。
王永志:“我们在火星极地冰盖的边缘着陆。”
希尔克斯:“怎么定位?”
王永志:“我们有20年时间用各种绕火探测器选择着陆场。定能找到一个理想地。点的。
希尔克斯:“在冰盖边缘;地面是坚硬的火星岩或砂砾;附近不远处就有冰层;这就要对火星车的航程有要求了。
王永志:“如果冰层离着陆点1公里,就考虑取冰的火星车能够有1公里往返的能量,2公里就2公里往返。苏联方面表示火星矿车交给他们研制。”
“我看交给澳大利亚研制最好。“希尔克斯嘀咕了一句。
澳大利亚最近推向市场的用于露天铁矿的370吨巨型卡车很火。
王永志:“火星矿车不需要载重370吨,1吨可能都多了,我看次装载一两百公斤的冰就够。”
火星矿车、远征飞船这些东西在1977年还有点遥远,因此都还只是在图纸上讨论。现在CNSA特别迫切需要研制的是低成本运载入轨工具。
换句话说,就是可重复使用或者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
现在美国的运载入轨工具当然是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
虽然航天飞机的运行费用贼贵贼贵,但你就说它是不是重复使用的吧。
美国计划建造4架航天飞机,轮番使用,搭建国际空间站,以及如果火星远征飞船是采用近地轨道组装方式,航天飞机也能帮得上忙。
中国现在的运载工具就是长征系列。直径3。4米的长征4长4捆,发射小型卫星的长征5,直径6。66米的长征6,以及准备替代长征5的新代轻型火箭长征7,这些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火箭。
虽然一次性使用的长征6其实送载荷入轨的费用不比航天飞机高多少,但中国还想做得再便宜一点。
“太空电梯行不行?”
提这个想法的是燕山勤,航天材料研究室的。
钱学森:“你们把绳子搞出来了?”
燕山勤:“我们在实验室里搞出了种纳米结构上的碳纤维材料,从理论上计算,它的抗拉强度极高,可以从地球同步轨道垂到地表。”
钱学森:“碳纳米管纤维?!”
燕山勤:“啊对对对,就是这个结构!碳纳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