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基本上只针对学术和技术人才,高端的学术技术人才可以直接走直通车通过,差一点没达标的人才可以通过在中国工作年限以及其他的加分项来达到入籍标准。
在中国公布新的入籍政策的时候,人们开始再度审视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苏联与东欧,他们的同岗位的工资水平对比。
从华约几个国家公布的社会年鉴,看起来好像中国人的平均工资并不高。
按照官方汇率,苏东诸国当中,只有阿尔巴尼亚人的平均工资是低于中国、保加利亚的平均工资和中国差不多,其余各国都明显比中国高。比如东德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2。15倍,苏联的平均工资是
中国的2。6倍。
如果不用官方汇率,而用平均物价指数来衡量呢?。。。苏联还是高,理论上是中国的1。6倍左右,东德也有1。4倍。但是,在1978年1月,入籍政策正式实施之后,中国移民局接收到的申请立马爆炸,
苏联本年度4万个名额,收到了31万份申请书,东德6000个名额收到了7万份申请书。
。。奇了怪了。
这可能是平均物价指数也不一定准确吧,因为这个物价指数也是合法商店的售价。
在上海蔡司工作的300多名东德专家全员递交了申请书。不只是光学和机械的技术专家,而是所有入职超过5年的职工全都达到了入籍标准。
只是能有多少个通过就不知道了。根据上蔡的消息灵通人士的报告,这次入籍名额和申请名额差别太大,可能要用摇号的方式决定。
东德员工全员申请入籍不是什么大新闻,大新闻是上蔡来自西德的员工也有一批填了申请表递上去。
“这次不是只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入籍政策吗?克师傅,你填这个干什么?”
在上蔡的餐厅,中国、东德的同事好奇地问餐厅的西点厨子西格弗里德克林斯曼。
“我?啊,我出生在勃兰登堡呀,勃兰登堡不是在东德嘛。
“现在我们收到的入籍申请书,基本都是已经在中国工作了很长时间的外国公民,他们,按照现在的政策,可以说早就已经完全符合入籍条件了。
移民局局长冯益土在国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时间是1月15日。
才15天就收到了这么多入籍申请,移民局估计在两个月内还会有更多的申请书投过来:总有些苏联或德国专家下现场的、蹲点驻扎的、工作忙的,所以没空写申请表,或者还有的第一时间没考虑好
没下决心的。
“外国专家,尤其是苏联的技术专家,自1950年起就大批来到中国,为中国的工业建设和科技发展做贡献,当时来中国的苏联和东欧专家基本上是由政府派驻的,项目完成之后也绝大部分返回了国内,但也有少数申请继续留在中国并获得了原国家许可。
“我们统计过,这部分专家有900多人。甚至,其中有100多人,他们来中国的时候年龄就不小了,在中国干到了60岁退休。年纪最大的那个今年已经73岁了。”
陈沄:“他们到了60岁之后,我们有没有给这批专家发退休金?”
冯益土:“有。原先是按照苏联的退休金标准,后来发现苏联职工的退休金标准很低,我们就按就中国的标准给他们发了。。。。。。50年代由政府派出的技术专家为主,从1960年以后,根据中国与苏东诸
国的协议,自由或者半自由前往中国就职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逐渐增多,而政府派出援华专家逐渐减少到最后完全停止了,现在新进入中国工作的外国人,都是个人就职的模式。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去年一年,有7万多苏东各国的公民进入中国谋职,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每年6万移民总份额是颇为紧张的。然而,”
“现在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已经在中国工作超过5年的现在这几十万专家,他们如果提出入籍申请,是不是应该给予一个特殊政策,否则排队排得也太长了。”
陈沄:“你是说,入籍条例应该补充个规定,并且为这些1973年或者1972年以前就在中国的外国专家给一一个外卡,数字可能得有。几十万人”
冯益土:“是的。第一年,考虑到过去这么多年陆续到中国参加中国建设的专家数量极大,我们额外地多放名额,从明年起再恢复原本订下来的那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