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嬷嬷很快来了,沈青桐让派人去止夏院那边打探消息。
徐嬷嬷也没有多问,直接就把自己使唤惯了的一个叫初雪小丫头叫了过去。
一盏茶时间之后,初雪回来了。小小的脸上带着疑惑。
“嬷嬷,我到了止夏院外面,正要找姐姐们打听消息,一个都没找到,听人说是被文姨娘叫过去了。我又去文姨娘住的紫荷院,然后发现姐姐跪在紫荷院的院子里,每人头上顶了一盆水,紫荷院的人说,她们犯了错误,只怕要被文姨娘打发去外院呢!”
“都有谁犯了错误?是犯了什么错误?”徐嬷嬷问道。
初雪道:“所有听嬷嬷安排的姐姐们,都犯了错误。说是照顾大小姐不够上心。”
“你且下去。”徐嬷嬷变了脸色,进内室回禀沈青桐:“姑娘,咱们这边,只怕是出了内贼。”
她在止夏院,里里外外,安排了足足五个眼线,除了两个常用的,其余三个都没怎么来往过,以备不时之需。如今五个人齐刷刷的被安了罪名惩戒,定然是文姨娘知晓了她们的来历,若不是有内贼告状,文姨娘不可能将五个人都抓出来!
沈青桐皱起了眉头。
她努力回忆了一遍上一世的人事,确定自己的凝霜院里没有出过这种投诚的叛徒。
“嬷嬷觉得是谁?”问道。
徐嬷嬷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关乎小姐的安排,若不是十分信任的人,老奴也不会用。”
若背叛凝霜院的是她信任的人,那这次只怕要伤筋动骨了。
不说别的,单说往庶姐院子里安排眼线,被捅到老爷那里去了,姑娘都得吃一顿挂落。
“未必是有内贼。”她忽然想到锦云之前嘀咕的话,对徐嬷嬷说道,“这件事先以不变应万变,你再派个人去止夏院,就说我有个花样子拿不准,请翠屏过来帮个忙。”
翠屏绣活还不错,这个理由,也算说得过去。
于是,徐嬷嬷再次把初雪派去了止夏院。
又一盏茶功夫,初雪回来了。
这次她直接向沈青桐回禀:“听说翠屏姐姐家里出事了,她娘亲得了重病,快活不成了。文姨娘恩典,把卖身契还给了她,还给了一笔银子,一大早离开沈府,回老家去了。”
这般突然?
沈青桐想起,翠屏的老家可是在渝州,她小时候被人拐卖,文姨娘捡了她,见她模样周正做事利索,就让她跟在沈素身边做丫鬟,后来又作为心腹,被文姨娘母女带回了沈家。
且没听说过翠屏找到自己亲生爹娘的消息呢,便先有了翠屏回老家探病的事情。
“这里面定然是有古怪。”沈青桐笃定。
徐嬷嬷开口:“姑娘,要往下查吗?”
“自然是要……”沈青桐说到这里,顿住了,迟疑起来。
这件事不管真相是什么,定然是文姨娘和沈素针对她设计的一个谋划。她若是查,就意味着又要陷入没完没了的宅斗中去了。
可若是不查,什么时候丢了命都不知道。
“姑娘在犹豫什么?”徐嬷嬷有些不解。
沈青桐抿了抿嘴,叹气说道:“我不想太累了,也不想你们跟着我一起受累。”
“人活着,哪有不受累的。”徐嬷嬷笑了,“人只要活着,且要折腾呢!姑娘,等您以后出嫁了,自然不用操劳这些麻烦事了。”
上辈子,徐嬷嬷也是这般劝说自己的。
可上辈子,自己被累死了。
沈青桐咬牙,有些冲动的问道:“嬷嬷,你说我自梳怎么样?”
“姑娘怎么能有这等可怕的念头!”徐嬷嬷吓得脸色惨白,“况且这件事与姑娘自梳不自梳有什么关系?”
倒也是,自己做了自梳女,但人还是在沈家的,沈素母女未必会停下与自己的争斗。
“那怎么办?”沈青桐拧眉苦想。
竟真的被她想出一条路来!
她的外祖父是陵京太学的一个小官,但她外祖的祖上,却不是陵京人。而是在更南边一些的地方,一个小小的渔村。
沈青桐记得,她外祖在那小渔村还有一点祖产,小渔村民风淳朴,每年都有托人往陵京送各种鱼干虾干,说是感谢她外祖父给她们提供居所和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