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例子。
那是改革开放前的事,沙大仓一家在豫城老街上居住,沙满囤和老婆没什么本事,就在街道办的鞋盒厂做纸盒子,勉强糊口,撑不着也饿不死。
不过,话说回来,那时侯大家都过的差不多,谁也不比谁强,唯一的差别就是他们是临时工,人家是正式工。别小看这个身份,同样是吃不饱,人家正式工底气就足一些,就可以牛哄哄地讥笑临时工,因为人家端的是铁饭碗,你临时工端的是泥饭碗,同样是喝稀饭,人家能喝一辈子。
小傻沙大仓那时候也就十来岁吧。
有一天傍晚,爷俩在街上闲逛,忽然闻到了一股香气,那香气是油面混合着牛肉的香气,能闻得出是面饼被烤的焦黄时所散发出的那种香味,尤其是忙碌了一下午,正是饥肠辘辘的时候,那香气简直是直钻口鼻、勾人肠胃,爷俩闻着香味就寻了过去。
一直走到一家国营饭店,爷俩停住了,那饭店的门口摆了一台炉子,上面是一张圆圆的平底锅,师傅在平底锅上先抹了一层油,然后将做好的开口包子放进去,盖上锅盖,十分钟左右,一锅香喷喷,煎的外焦里嫩的煎包就做好了。
这爷俩就站在炉子边,用鼻子抽抽着,一边闻着味,脸上还带着陶醉的神情。
有人认识这爷俩,就喊道:“哟,大傻,带儿子来买煎包啊?”
大傻沙满囤嘿嘿一笑:“嘿嘿,不买,不买。”
“不买。”小沙附和道。
这爷俩很有意思,每次当爹的说一句话,儿子总要重复最后一句。
“大傻,你光看能解馋吗?”一个大爷揶揄道。
“嘿嘿,闻闻味就行,闻闻味就行。”沙满囤傻笑道。
“闻闻味就行。”小沙附和道。
那做煎包的师傅大概看出了这爷俩智商有毛病,就开玩笑道:“不买你闻这煎包味干吗?这味道也要钱的。”
“啊?就闻一闻也要钱啊?”沙满囤一副大惊失色的表情。
“也要钱啊?”小沙也一副吃惊的表情。
“那当然了,吃东西吃的是什么,不就是吃味道吗?再说,你爷俩的鼻孔那么大,把煎包的味道都闻走了一半,别人吃起来岂不是少了些味道?”那师傅调侃道。
“那,那,那怎么办?不,不行,我们就不闻了。。。”沙满囤惊慌失措地要带儿子走。
“就不闻了。”小沙紧紧地抓住父亲。
“不能走,你还没给钱呢。”客人在起哄道。
“我,我,我没钱。”沙满囤露出了一副哭相。
“没钱。”小沙咧着嘴附和着。
“没钱就帮我们干活抵债,你儿子也闻了,你爷俩都要干活。”那师傅说道。
“那,那,那我们干活时也能闻到味,还要收钱吗?”沙满囤怯怯地问。
“还要收钱吗?”小沙问道。
“哈哈哈。。。”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起来。
“只要,只要你们干活,不,不收钱,你,你们尽管地闻,想闻多久闻多久。。。”师傅笑的前仰后合。
“真的,那太好了,儿子,帮师傅干活喽。。。”沙满囤高兴地喊着儿子。
“干活喽。”小傻沙大仓嘿嘿一笑,颠颠地跑了过去,爷俩好像赚了多大便宜似的快活地干起了活。
一直干到收工,师傅包了十几个煎包递给沙大仓,表扬道:“活干的不错,这是给你们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