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道:“已经厚葬了,葬在了城外的烈士陵园,本来想等着你的,可是,没想到你却昏迷了十天。”
林南点了点头,说道:“葬在这里也好,毕竟这是并州的规矩,并且,下次再从这里出征,他们也会知道。”
原来,并州军制,战死的烈士均安葬在阵亡之所,并在原地建立烈士陵园,记述征战的事迹,以备后人的祭奠和敬仰。
第二天,林南领着赵云和太史慈来祭奠虞翻和皇甫立。
大哭了一场以后,林南叹道:“虞仲翔与我情同兄弟,如今竟撒手西去,可让我如何是好?并且,虞仲翔一身傲骨,身具王佐之才,想不到竟英年早逝,叫我如何能心安?”
随即,林南又叹道:“皇甫子显是背着吾师偷跑来并州的,如今阵亡,这让我怎么向老师交代?为什么死的不是别人,偏偏是子显呢?”
见林南不胜伤感,赵云和太史慈二人又连忙劝慰了一番。
叹息之间,林南便又来探望典韦。
可是,典韦依旧是老样子,像个植物人一样,没有生气。
无奈,叹息了几声,林南三人便又回到了将军府。
第二天,林南起床以后,却没有急着吃早饭,而是先去沐浴更衣,同时,命令下人准备香案。
一切准备妥当,只见林南跪在案前,焚香祷天说道:“辽东林南林子扬,受吾皇之命镇抚并州,抵御胡虏,不期兵败一阵,参谋虞仲翔,副师长皇甫子显阵亡,南诚不胜惶恐悲切,恐获罪于上天。
今南焚香祷于上天,若是南之罪过,南愿一力承担,莫要伤及南之属臣,望上天明鉴,诚如此,南感激不尽。
典韦典伯建,乃南亲随之将,并州近卫军侍卫营之统领,重伤在身,久卧凉榻,望上天垂怜,活其一命。南感激不尽,诚能如此,南愿损寿十年以偿之,或以己命代之。
皇天后土。实鉴吾心!”
众人一见林南焚香祷天为典韦求命,无不大为感动,可一听林南说要“损寿十年”“或以己命代之”,众人无不大为惊骇,均欲出言劝阻。而崔琰等人则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劝林南莫要如此。
林南并没有理会众人的想法,因为他本来也不相信鬼神之说,而焚香祷天之举,也不过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罢了,林南本来也没有报以多大的希望,只是想尽到自己的一份心力,因为林南真的不想看到典韦就这么死了。
可第二天,奇迹竟真的发生了。
林南刚刚早起,正在洗漱。就听下人来报:典将军醒了。
林南当时一愣,不过,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匆匆擦了一把脸,林南便飞奔典韦所在的别院。
来到床前一看,典韦竟真的醒了,正瞪着大眼睛看着他呢。
一把抓住典韦的大手,林南颤抖的说道:“伯建,你终于醒了,真是太好了,太好了。”由于太过激动。林南一边说话,身体也在不停的颤抖着,而眼角也顺势滚出了两颗激动的泪水。
而这时,赵云、太史慈、张辽、华佗等人也都到了。
见华佗到了。林南便赶紧闪在了一旁。
华佗把了半晌的脉,最后感慨的说道:“天佑典将军啊,典将军如今已无大碍,只需调理几日便可如常。”
一听华佗这么说,众人无不大为欣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于是。林南一面让下人跟着华佗去开药,一面又催下人赶紧去煮粥。
不过,典韦虽然活过来了,但身体却虚弱得很,以致于说话都没有力气。
片刻之后,一碗香喷喷的肉粥终于煮好了。
见众人都是粗手笨脚的,林南只好亲自动手喂典韦吃粥。
典韦嘴里不断的吃着粥,眼睛里却不断的滚出豆大的泪珠。
典韦活过来了,林南的心情也就好了,于是,林南便召集贾诩等人开了一次战后总结大会,并且,林南还规定,以后每打完一场仗,都要开一次总结大会,以明了成败得失,积累经验。
众人到齐以后,林南便首先自我检讨。
只听林南说道:“今秋对鲜卑一战,虽然我军占了上风,但从战争的初始目的上讲,我军还是败了。
失败的原因自然是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我这个统帅指挥不利,所以,对于战争的失败,我要负全责,而对于虞仲翔和皇甫子显的死,我自然也是要负全责的。”说到这里,林南说话的语气顿时便惆怅了许多。
“所以,按照并州军法,我应该得到应有的惩罚,怎么罚呢,不如就扣发俸禄三个月吧。不知诸位以为如何?”林南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