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听林南这么说,赵葳便奇怪的问道:“元直是谁?”
林南指了指徐庶,说道:“他就是徐庶徐元直,新任并州参谋将军。”
赵葳看了一眼徐庶,说道:“他是新来的,还不是要边学边教?”
见赵葳怀疑自己的能力,徐庶便心中暗喜:不用自己最好。
可林南却笑道:“并州三大军师,都有神鬼莫测的本领,你如果能请得动,你就去请。”
赵葳想了想,便摇了摇头。
林南又道:“还有郭奉孝和陈元龙二人,你如果对他们俩放心,那你就用他们俩。”
赵葳想了想,便又摇了摇头。
林南最后说道:“只有一个徐元直了,用与不用,你自己看着办吧。”
赵葳叹了口气,说道:“看来,也只好如此了。”
听完林南兄妹二人的对话,徐庶心里便又是一阵郁闷。
于是,徐庶便连忙对林南施礼说道:“主公,庶新来,尚不懂军中事宜,如此安排,恐怕多有不妥。”
林南道:“元直放心,不是让你永远的操练女兵,只是几天而已。并且,吾妹也不懂军中之事,正好你们可以一起先入军校学习。”
见徐庶仍然不解,林南便笑道:“元直啊,并州军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谁的能耐大听谁的。你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打得过吾妹吧。”
林南说完,赵葳便用长枪直指徐庶,说道:“你若不服,可下场大战三百回合!”
看着赵葳手中的长枪散发出的寒光,徐庶便呆在了当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而面对林南和赵葳这样的兄妹二人,徐庶还能说什么呢?
事后,郭嘉和陈登一听说由徐庶去操练女兵,二人都大为庆幸,窃笑不已,而徐庶却更加的苦闷不堪。
转眼间,这一年的秋收时节便又到了。
一边忙着秋收,林南同时也命令并州和青州的各郡县依然要大力储备粮食,而有了今年的教训,两州的大小官员便开始不折不扣的疯狂储备粮食。并且,据探子禀报,在并州和冀州边境的太行山上,竟聚集了十几万的黄巾余孽,冀州的官军清剿了几次。都大败而回。
和沮授等人商议了一下,林南便传令太行山附近的并州各郡县:只要那些黄巾余孽不劫掠并州,暂时就不要轻举妄动,等着秋收以后再说。实际上,林南还是想等养肥了再杀。
秋收过后,林南便给聚集在太行山上的黄巾余孽发出了通牒:十天之内,不归顺,便攻山。
在林南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以张燕为首的十几万黄巾军便无奈的向林南投降了。
于是,林南便又忙着整编这些人。
一方面要遣散老弱,登记造册,命他们安居并州。另一方面,择青壮入伍,林南又新建了并州第五军,由黄巾降将张燕和杨书任正副军长。并且,林南还给张燕加封号山地将军,少将军衔。这让张燕感动不已,因为摇身一变。他就从山贼变成了并州将军,而他的部队也从黄巾余孽变成了并州正规军了。
同时,林南又从鲜卑各部征调两万骑兵,一万入并州第五军,一万分给驻扎在泰山的并州后备军。并且,由许褚领着这两万鲜卑骑兵和并州第五军统一去泰山整训,整训过后,第五军便驻军青州,受赵云和贾诩节制。
随即,林南便开始了并州第五次扩军。
近卫军没有动。也没有办法动,因为龙狼熊虎四军远在青州,林南也是鞭长莫及,不过。林南也不想动近卫军,因为精锐部队成军太难,扩军以后有时反而会降低战斗力。
对于镇边军,林南把每个军都扩编成了五万人,一万骑兵,两万步兵和两万后备兵。每个军仍然辖三个师。一个骑兵师,一个步兵师和一个后备师。骑兵师辖两个骑兵团,每团五千人,步兵师辖五个步兵团,每团四千人。其中,有一个团是装备军马的快速反应部队。而后备师也辖五个团,每团四千人。其中有两个后备步兵团,一个弓弩兵团,还有两个工程兵团。
经过一番扩军,太行山上的十几万黄巾贼寇便被各军瓜分完毕,而且,还没够分,所以,林南只好从泰山又调到并州两万步兵。
扩军完毕,林南仔细一统计,近卫军四万四千人,镇边军五军共二十五万人,后备军十万人,并州和青州的两州兵马总数竟达到了将近四十万。所以,见到这样的一个数字,林南也是呆了半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所以,扩军之后,军务院的众人,全都眉飞色舞,得意洋洋,谁手里有了几十万军队,谁不得意啊?而政务院的众人,却都愁苦不堪,因为并州的财政压力从来都没有减轻过,尽管林南还总是拿出自己的家财来补贴财政。
而作为一个谏官,对于林南扩军这件事,田丰竟没有一丝的反对,相反,言语之间,竟透露出一些支持和鼓励的意思。并且,林南背后的三大家族――林家、甄家和糜家,竟也都大力支持林南扩军,都摆出了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姿态。
林南琢磨了几天,终于明白了:自古以来,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和军阀,并不一定都是自己想当皇帝,只是手下的人都太想当开国功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