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对于冯玉儿这动作满意几分,怎么就不是贾家的姑娘呢?她不由的一叹:&ldo;苦了我这外孙女儿了,你爹娘就是糊涂性子,竟然让我这好好的俊丫头被老孙家那珠儿给卖给了拐子。&rdo;此言一出,在场之人的脸色都变了。冯玉儿完全明白了,看起来挺和煦的,还真是来找事的。贾敦声音大了起来:&ldo;太太!&rdo;史氏丝毫不在意,只是依旧慈祥地看着冯玉儿,见冯玉儿还是不动如山,微笑应对,心里也赞了一下,能沉得住气。贾敦声音又小了些:&ldo;婉瑜儿有一对义父义母,是我托人家收养的。&rdo;&ldo;是吗?&rdo;史氏一笑,却对贾敏嘱咐道:&ldo;这事咱们在这儿说说便算了,谁都不许对外传,女孩儿家不就要个名声,堂堂太子妃最要出身清白,怎么可以被拐卖过,若闹了出来,你这是让皇家的脸往哪儿搁?&rdo;她还是说这拐卖。贾敏心叹,她根本不赞成母亲过来,只是母亲人到了,她这个出嫁女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ldo;太太,这孩子可是您外孙女儿,您老不护着,谁还能护着她?秦先生一家我也见过,是诗书人家。&rdo;这便是为冯玉儿解释了。史氏&ldo;嗯&rdo;了一声,随后对冯玉儿说道:&ldo;本来接你进荣国府出嫁,一来是想你日后在宫里有个底气,二来,小时候你爹娘就糊涂,怎么能不让外祖母担心你,不过今儿见着你这般聪明伶俐,我也放心了。&rdo;瞧瞧,她这话多好听啊。若非冯玉儿早知道史氏的性子,这一番态度下来,她这个年纪的姑娘还真以为外祖母是真心为她着想了。贾敦完全没有任何感觉,她的心思一直围绕着嫡母说的拐字,已然明白她的意思。冯玉儿见贾敦在强忍着什么,说道:&ldo;娘,您和小姨妈先去歇息,我和国公夫人说说话。&rdo;贾敦立刻担忧,她这个嫡母有多厉害,她这个做庶女的非常清楚。冯玉儿拍了拍她的手,示意云秋和杏月扶着人出去。屋里只剩下冯玉儿和史氏两个人。史氏正一眼不眨地打量着面前的冯玉儿,目光有些迫人,几乎就没有小姑娘能受的住,其中还包括北靖王的郡主。原以为她会经不住,避开自己的视线,却不成想她依然和之前的表情无一二,淡笑地回望着她,连身子都纹丝不动。史氏终于收回目光,开口道:&ldo;知道那事我如何得的消息?&rdo;&ldo;不知。&rdo;冯玉儿不急不徐地答道,似乎并不在意。史氏倒是笑了:&ldo;看来你爹娘没敢跟你说,你爹的妾氏之弟勾搭上你娘的陪嫁丫头珠儿,两人合伙把你卖给了拐子,原因无他,是那妾氏和你母亲争风吃醋,才出的歹毒手段,只可恨大人的事连累到孩子身上,让你失了父母。&rdo;果然,是因为这事,当下试探起来,就是不知道史氏知道多少,于是回道:&ldo;原来如此,小时候养父母待我如亲女,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人收养,却记得平安县的五里荷塘,若非养父母主动告知,当日他们瞧着我奄奄一息,一时不忍将我从拐子手里买下,小女至今还一无所知,便是爹娘也以为我死了。&rdo;&ldo;你这孩子果然是有大福气的,&rdo;史氏一笑,&ldo;后来珠儿嫁给了那男人,结果她男人居然犯了命案,少不得珠儿跑来贾府求助,顺口招认了曾将你发卖之事。&rdo;&ldo;原来如此,&rdo;冯玉儿心里一松,心中差不多可以确定,后来自己的下落,这史氏必定不知晓。史氏这会儿长叹一声,&ldo;方听到此事时,我恨不得直接跺了那珠儿,只那珠儿竟敢威胁我,若不救她和她男人,便将你被拐之事捅出去,要知道,女孩儿家的名节何其重要,我只能背着人大哭一场,这才逼了你大舅舅,一定想办法捞出珠儿那男人。&rdo;冯玉儿心里对其只有&ldo;呵呵&rdo;两字,这根本不可能!贾赦帮忙,史氏都不知道冯家发生的事来,但是现在却牵扯在一起,这是想套住她来。史氏这么说完,以亲外祖母的模样起身想拉了冯玉儿道:&ldo;我这可怜的孩子。&rdo;冯玉儿假装起身避了过去。史氏心里有些不满,然而完全不会表露出来。&ldo;好在孩子你是有大福气的,如今太子爷是一国储君,若是没有万一,自然他便是日后的皇上,孩子你呢,少不得便是皇后了!&rdo;说了这一连串的好话,史氏也终于说了真正的目的来。&ldo;后宫佳丽三千,出身高贵的女人也是无数,孩子你被选为太子妃,自是孩子你的出色,你这可不招了很多女人的嫉恨。后宫纷争,也不知招惹了多少人命,他日,太子爷……觊觎后位的人更是不只几个,人家在暗,你在明,若一个不小心遭了人暗算,到时候,你那些荣华富贵,转眼便没了踪影。你要遭了难,甚至还没个支撑,以罪论了,不但你跟着倒霉,还有你那爹娘,少不得连我们这当外祖的也得受到牵连,你可想过这些?&rdo;冯玉儿心里冷笑,有了国公府的势力,在宫里能有什么帮助,因为他们势力不大,顶多让人觉得家世有点而已,后宫争宠,争的是皇宠,可不是出身。&ldo;既然你马上就是太子妃,这些话便能和你说,我们荣国府自来便是拥戴太子爷的,你外祖父当日想让你从我们那儿出嫁,让你在宫里也能顺畅有底气一些,也是我们考虑不周,太子爷想让您从苏州出嫁。&rdo;既然不能改变,她这过来可是为了什么?&ldo;太子爷似乎有些疏远了荣国府,你可知为了何事?&rdo;史氏突然问。冯玉儿心里有了数,只是回道:&ldo;临行前,太子殿下从告诫我,不能因为被选太子妃就纵容家人枉法,想来荣国公前些日子……&rdo;史氏连忙说道:&ldo;当初就是为了孩子你的清白名声,你舅舅去将珠儿男人捞出来,你大舅舅也是心急,竟冒称领了太子爷的命,这才惹恼了东宫。&rdo;冯玉儿心里一嘲。&ldo;这事也过去了,为了你这孩子,再怎么样都是好的。你想想我刚才和你说的,咱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既要做太子爷枕边人,也得成了他的知心人,多在男人面前提提自己娘家,记住这荣国府兴衰,还有你们冯家的好坏,从此皆系于你一身了。&rdo;王氏和这史氏果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ldo;这次过来,我还是想看看你出嫁,这是我们好几家的大事,你的嫁妆又多送了些过来,这次你这孩子出嫁也定然要风风光光的。&rdo;这话说得,任何一个姑娘家都会高兴,嫁妆和出嫁风光,女儿家谁会不喜欢?冯玉儿也喜欢,不过可不喜欢别人家来掺和。贾家来添妆,四大家族等,除了薛家,别的也就过得去而已,和小官家的三姨母一家都要少,更别说贾敏一家了。如果只是来看她出嫁添妆的,就是很少的,冯玉儿也会对她客气,随后,冯玉儿看着史氏所谓的添妆加了一层是什么,目光中有些玩笑起来。原来是个年长的女人带着四个绝色丫头,她们向冯玉儿福了福身。史氏指着那女人对冯玉儿道:&ldo;赖嬷嬷在贾府做了三十多年,最是得我信任,你爹娘都面软,怕是与人扯不开脸,这女儿出阁可是大事,娘家总得有个能干的在旁边帮衬,虽说宫里也来了人,说白了那是婆家那头的,赖嬷嬷便留下来照应到你出嫁再回我身边来,也出不得任何差错。&rdo;&ldo;是。&rdo;赖嬷嬷笑呵呵地回道:&ldo;大姐儿的事,交到老奴身上便是。&rdo;冯玉儿还没答,这老奴就说起话来。如果是真的很亲的家人,晚辈赏人过来照应着出嫁流程,那是真的关怀人,但是史氏来她家,冯玉儿可不会认为。史氏一听,也同样没等冯玉儿说话,就当冯玉儿应下了:&ldo;老赖家的,你辛苦些,到我们大姐儿风风光光地进了京,你便算功德圆满,回头这赏自不会短了你。&rdo;史氏点着头道,又指指后头四个丫鬟,说道:&ldo;她们都是贾府家生子,按贾府规矩,你这一辈的都得配几个侍候,算是外祖母送你的陪嫁丫头。&rdo;&ldo;不必了,要跟着我进东宫的早就定下,她们规矩不会有时间去学。&rdo;冯玉儿很直白地拒绝。史氏还是没有半点不满,而是悄悄到冯玉儿耳边:&ldo;既是给了你,便收下,你以后是太子妃,不多带些娘家人,宫里人看菜下碟,你也难站稳脚跟。&rdo;又道:&ldo;她们都经过调教,宫里规矩会的,还有便是你不用她们侍候,以后也可以侍候太子爷。&rdo;就知道是这样,四人都是二八年华,一个个粉面含春,娇艳欲滴,颇有几分姿色,果然是用来侍候男人的。&ldo;女人都得这样,三妻四妾的,自家握在手心的人占着男人身边的名位,可比旁的贵女进门给你争宠要来得便宜,就是不能占得分位,多个人,也能帮你将太子笼在宫里,别的女人也难和你们争。&rdo;这个社会制度是这样,只是这样的好礼冯玉儿可完全当打脸的东西。果然,这贾家完全都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