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啊,我想要你出任尚书令。”
尚书令?
荀彧狠狠一愣。
尚书令虽为千石官员,可实际职权比三公还大!
尚书令主参奏机要,总领纲纪,是录尚书者以下的首要官员,几乎算得上是曹『操』的左右手。
况且,尚书令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并称‘三独坐’,对朝中之事无所不纠,无所不察!
曹『操』既然还要外出作战,就要有人留守朝中,可以说,曹『操』外出的时候,荀彧便是当今朝廷的实际主宰者……
“文若万万不可推辞!”荀彧还在犹疑中,曹『操』眯起一双细长眼道,“如今朝廷立足未稳,必须要有人在我出兵之时,坐镇朝堂,总领朝政才行。你出身名门,为人雅量,更处事谨慎干练,又在豫兖二地威望极高,尚书令一职,舍你其谁?”
曹『操』的苦心,荀彧自然一清二楚,可还是一脸的为难之『色』,深躬一礼后,答复道:“荀彧谢过明公厚爱……只是荀彧久不在朝中为官,且资历甚浅,恐有负明公所托……”
荀彧口中的‘明公’之称,令曹『操』甚为满意。
若是荀彧称他为大将军的话,必然显得生疏了些。
而呼他为主公的话,则又有点儿谦卑谄媚之嫌……
曹『操』似乎早已料到荀彧会有所推辞,又低声问道:“文若,我等既已迎奉天子至此,你若不担当此职,试问又有谁为最佳人选呢?”
曹『操』这一问,可把荀彧难住了。
倘若他不接受的话,无非两种结果:一是朝廷旧臣出来接任,届时势必要掣肘曹『操』,甚至会削减了他的兵权;另一结果便是,曹『操』另指派他人出任,或是程昱之流,或是董昭之辈……
程昱行事似乎过于偏激狠辣,董昭又有阴险卑劣之嫌……
无论这两种人士,何人出任尚书令,只怕是天子朝堂再无宁日了……
“不知道明公以为……太极老弟如何?”荀彧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太极?”曹『操』顿时哑然失笑,“你可真抬举这小子了!且不说这臭小子目无天子,更不知礼义法度!若是由他留守许都,坐镇朝堂,估计过不两日,就会跟圣上以及众公卿称兄道弟了……”
“呵呵……”荀彧亦是摇头苦笑,随后又说道,“太极老弟豁达宽容,更多有功绩,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明公都要对他多加奖赏才好……”
“呵呵,太极虽然与我亲如手足,义同兄弟,不过……此事容我稍后自作安排好了,”见着荀彧似乎已经有意接受尚书令一职,曹『操』便转开了话题道,“我明日便正式表奏你为侍中,领尚书令,专参乘之任!”
这更让荀彧吃惊不已!
侍中虽无实权,却拿着两千石的俸禄,而且是专供天子安置宠臣的,可以随驾侍奉。
最显赫的便是这‘参乘之任’。
天子出行有乘舆法驾,再从诸多侍中里选出一位学识渊博,威望最佳者与天子一起乘坐龙辇,顺便讲解经史掌故给圣上解闷儿……
一般来说,这个参乘之人不固定,是按天子的心情而定,他想让任何一位侍中陪驾都可以。
而若是荀彧得了‘专参乘之任’,那就是说,从今往后除了他以外,别的侍中可就再也『摸』不着陪驾的机会了!
其实曹『操』这样安排,除了给予荀彧足够的荣耀,也有令他监视天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