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英脸颊微红,看向马背上的野猪,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这是你们打的?真大!”
张大柱得意地拍了拍野猪:“那可不,你男人厉害吧?晚上给你炖野猪肉,补补身子。”
胡秀英嗔怪地看了他一眼,眼里却全是笑意。几人说说笑笑地往村里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
回到胡秀英家院子,张大柱和秦立峰忙着收拾猎物,胡秀英和秦香莲就在灶房烧水摘菜。
张大柱把野猪拖到院子里的石板上,用清水冲洗干净,秦立峰拿起尖刀,熟练地开始分割。胡秀英端着一盆热水出来,放在旁边,又拿来干净的布巾,时不时给他们擦擦手。
“秀英嫂子,你这院子收拾得真干净,比我家那猪圈强多了。”
秦香莲抱着一捆柴火进来,看着院子里整齐的菜畦和晾晒的干辣椒,忍不住夸道。
胡秀英笑着说:“闲着也是闲着,种种菜,晒点干货,冬天就能吃了。”她指着墙角的坛子,“里面腌了酸菜和萝卜干,等你们下次来拿点回去尝尝。”
秦香莲眼睛一亮:“真的?我最爱吃你腌的酸菜了,配着玉米糊糊吃,能多吃两大碗。”
几人说说笑笑,院子里充满了热闹的气息。太阳慢慢往西斜,野猪肉收拾得差不多了,秦立峰父女俩提着属于他们的那份猎物准备回家,张大柱把腌好的野兔塞给他们:“师傅,这个带回去尝尝,下酒正好。”
秦立峰也不推辞,接过野兔:“明天让秀英来家里拿点鹿角粉怎么样?”
胡秀英赶紧应道:“还有呢,够喝几天的,谢谢秦师傅惦记。”
送走秦立峰父女,院子里安静下来。张大柱把剩下的野猪肉切成块,一部分放进锅里焯水,准备炖汤,另一部分撒上盐和香料,仔细地抹匀,挂在房梁下风干。胡秀英在灶房烧火,看着火苗舔着锅底,心里暖洋洋的。
“大柱哥,你说咱们去城里开菜馆,真能成吗?”胡秀英轻声问,语气里还有点不确定。
张大柱正在给肉抹盐的手顿了顿,走到灶房门口,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肯定能成。你想啊,城里人大鱼大肉吃多了,就稀罕咱们这山里的野菜野味儿,还有十娘她爹的手艺,保准能火。
等赚了钱,咱们就在城里买个小院子,带个菜园子,种点你爱吃的青菜,跟在村里一样舒坦。”
胡秀英听着他描绘的日子,眼里渐渐有了光彩:“真能那样就好了。”
张大柱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她:“会的,只要咱们心齐,啥日子过不上。”锅里的水开了,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野猪肉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混着灶膛里柴火的烟火气,成了最温暖的味道。
傍晚时分,野猪肉炖好了,胡秀英盛了满满一大碗,撒上葱花,递到张大柱手里:“快尝尝,烂乎没。”
张大柱舀了一勺汤,吹了吹喝下去,鲜美的滋味在嘴里散开,他咂咂嘴:“真香!比城里饭馆做的还好吃。”
胡秀英被他夸得不好意思,低下头小口吃着馒头。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紧紧依偎着,像一幅温馨的画。
吃完晚饭,张大柱帮着收拾碗筷,胡秀英坐在灯下,拿起白天没绣完的帕子继续绣。张大柱凑过去看,只见帕子上绣着两只戏水的鸳鸯,针脚细密,颜色鲜亮。
“真好看,这是给我的?”张大柱笑着问。
胡秀英点点头,脸颊微红:“等绣好了给你带在身上,就像我陪着你一样。”
张大柱心里一热,从背后抱住她:“不用帕子,你就在我身边陪着呢。”
窗外的月亮升了起来,银辉洒满院子,虫鸣声此起彼伏。胡秀英靠在张大柱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手里的绣花针慢慢停下,嘴角带着满足的笑意。
她知道,不管将来去城里会遇到啥困难,只要身边有这个男人,她就啥也不怕了。
张大柱看着窗外的月亮,心里盘算着明天去镇上跟杜十娘说打猎的事,再问问铺面装修的进度。他轻轻拍了拍胡秀英的肩膀:“早点睡吧,明天还得去秦师傅家呢。”
胡秀英点点头,吹灭油灯,跟着他上了床。黑暗中,两人紧紧相拥,感受着彼此的温度,一夜好眠。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张大柱就起床了,他要赶在去镇上之前,把风干的野猪肉挂到房梁通风的地方,还得把昨天打的山鸡处理干净,给杜十娘送去一只,算是谢她帮忙谈菜馆的事。
院子里的公鸡“喔喔”叫着,新的一天开始了,阳光透过门缝照进来,照亮了地上的尘埃,也照亮了这对平凡男女对未来的期盼。土菜馆的招牌还没挂起来,但属于他们的好日子,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