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陪伴孩子 > 第二章 聪明的孩子会记忆(第4页)

第二章 聪明的孩子会记忆(第4页)

因此很多儿童教科书上都会以具体形象的、小朋友熟悉的事物的图案作为引导,让孩子尽快的掌握知识。比如说你可以很容易就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上发现一道由数字和加号组成的加法运算的下面有一道由相对应数量的苹果和加号组成的运算。

从这个现象来看,孩子对具体形象的东西的记忆学习效果比抽象的符号的记忆学习效果要好。心理学家为了区分这两种记忆,把以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称为形象记忆,把以语词符号的形式,即思想、概念、规律、公式为内容的记忆称为抽象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

为了验证儿童的记忆是否如所看到的那样:具体形象记忆优于抽象记忆,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5。2心理实验:卡尔恩卡的发现

1955年,卡尔恩卡对儿童的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进行了研究。实验选取3~7岁儿童作为实验被试,让他们对三种不同的记忆材料进行识记。第一种记忆材料是儿童熟悉的具体物体,第二种是标志儿童熟悉的物体名称的词,第三种是标志儿童不熟悉的物体名称的词。实验者在儿童进行识记任务一定时间后对他们的识记效果进行检验。

结果发现,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形象记忆的效果都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且儿童两种记忆的效果都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再对两种记忆的发展速度进行对比,结果儿童期语词记忆效果的发展速率高于形象记忆。

5。3实验结论:儿童的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

从这个实验中,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

结论一:儿童期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的,儿童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记忆比通过对事物语词概念的记忆效果要好。

结论二:在儿童期,具体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两种记忆能力都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且抽象词语记忆的发展速率高于形象记忆。

心理学家认为,这样的现象可能跟儿童较差的对词语的逻辑识记的能力有关。

5。4教育策略:怎样看待儿童的具体形象世界?

实验虽然很简短,但是却可以给我们解决疑惑,在育儿上给我们一些启示:

(1)利用事物的具体形象性加强孩子对某一事物的理解记忆。

儿童对词语的逻辑理解能力较差,在他们整个儿童期,他们的记忆都已具体形象记忆为主,所以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辅以具体的事物或者事物的具体形象,可以帮助儿童学习,加强儿童对事物的记忆。

有些家长和老师并不理解和利用儿童的这种记忆规律,他们一味的让孩子识字,学习,但是却不知道单独让孩子对这些抽象的字符进行理解并运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很多时候,家长们发现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自己花很多精力去教孩子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但是却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直到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家长们发现孩子忽然就开窍了,能够学好了。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抽象记忆和抽象思维水平发展起来的结果。

所以在孩子依然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的阶段,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尽量的具体形象,利用图片或者具体的实物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2)培养孩子的抽象记忆能力。

虽然在儿童期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但是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抽象记忆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其发展速度比具体形象记忆快。而且在孩子成长起来,脱离童年阶段,进入中学的时候,会面对更多的抽象知识的学习。所以培养孩子的抽象记忆能力可以为孩子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因为孩子抽象记忆能力的发展与孩子对词语逻辑的理解能力相关,所可以在儿童语言能力逐渐加强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让孩子参加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游戏,来加强孩子的抽象记忆能力。

6。帮孩子掌握记忆的诀窍

心理观察:记忆策略发展实验

6。1孩子的记忆策略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记东西的时候总会使用一定的诀窍,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记忆策略。无论是死记硬背,还是通过理解进行记忆,里面都包含了一定的记忆策略,前者是复述,后者对事物的理解。

但是对于还是很小的孩子,他们会使用记忆策略吗?如果会的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会使用的,还是说他们天生就会使用记忆策略?

也许很少有家长会关心这一个学术问题的结果,因为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让孩子记得更好,学得更好。不过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也脱离不了记忆策略的研究,因为只有利用一定的记忆策略才能记得更好,从而学的更好。

心理学家对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儿童在5岁以前是没有记忆策略的,还有人认为较儿童早起就已经能够运用记忆策略。那儿童的记忆策略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记忆策略的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一种发展规律呢?我们来看看前人关于这个问题的实验研究。

6。2心理实验:记住隐藏的小狗

1975年,威尔曼等人进行了一个关于儿童记忆策略的实验。实验被试是一些2岁和3岁儿童。实验的过程是首先在儿童面前放着若干个倒置的杯子,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一个玩具小狗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下面。接着实验者要求儿童在实验者暂时离开实验室时,帮忙记住是哪一个杯子下面盖着玩具小狗。然后实验者离开,在隐蔽处观察儿童的行为反应。

结果发现,2岁儿童不接受任务,没有进行策略性活动,不愿等待实验者回来。3岁儿童则已经会运用各种记忆策略来帮助自己完成记忆任务,会通过命名和指向来帮助自己分清这些容易混淆的事物。即他们一直高兴地注视着藏小狗的杯子,看着那个盖着小狗的杯子时,对着它点头,并说:“有”,看着其他杯子时,则摇头说“没有”,或者把手放在那个藏了小狗玩具的杯子上来让自己记清楚藏小狗玩具的杯子。

6。3实验结论:儿童3岁的时候就会使用记忆策略了

实验结果非常明显,心理学家从实验结果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结论一:在寻找隐藏物体上,2岁的儿童还不会使用记忆策略,但是当儿童到3随时就会使用策略帮助自己记住隐藏的物体。

其实在这个实验之前,已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了关于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的实验研究,但是他们的实验选取的被试年龄都较大,都在5岁以上。所以在前人的实验结果中,我们难以获得5岁以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信息。

所以威尔曼等人的实验非常的有意义,它填补了儿童记忆策略发展研究中的空白,让人们知道儿童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会使用一定的记忆策略了。也为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6。4教育策略:帮助孩子掌握记忆策略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3岁时,就能够使用一些关于记忆的策略。这说明儿童3岁左右,记忆策略的就开始发展,因此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从生活中帮助孩子利用一些记忆策略进行记忆了。这样有利于促进孩子对记忆策略的掌握。

但生活中,其实很少有家长会帮助自己的孩子去掌握记忆策略,大多数家长都只会让孩子背诵唐诗,识记国家国旗,认字等。以为孩子记得多了,记忆能力就好了。其实不是,孩子的记忆能力不是单单从记忆的东西的多少来判断的,一个人起早贪黑的背诵东西就可以比那个天天睡觉的记得多,但是并不能说明睡觉的那个孩子记忆力水平就不好。

而且从效率方面来说,起早贪黑的背诵东西是不可取的,相信很多家长也不舍得孩子吃这种苦,所以家长们其实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掌握记忆策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这样孩子的记忆效率就会变高,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记住较多的东西。

记忆策略有很多种,如复述、组织、联想、谐音等,都是很好的记忆策略,掌握好的记忆策略,形成好的记忆习惯,能够让孩子的记忆事半功倍。而这种记忆策略的培养可以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开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