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你的孩子会利用复述和分类进行记忆吗
心理观察:复述实验与分类实验
7。1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
前面我们讲了,儿童的从3岁开始就能够使用记忆策略帮助记忆了。但前面的那个实验也只能说明记忆策略使用的最早年龄,并不能给我们足够的信息,说明记忆策略是一种怎样的发展过程。
记忆的策略基本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复述,即通过对记忆信息的重复来增强记忆水平的方法。比如小学生在早读时间的时候通过不断的重复朗读课文使自己达到背诵的行为就是复述。
另一种是组织,即通过将记忆信息组织成一定利于记忆的形式使记忆水平得到提高的方法。比如孩子通过把语文书后面的词语表进行分类组织后进行记忆。
那孩子的这两种记忆策略的发展究竟是怎样一种发展规律呢,家长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这两种策略呢?我们一起从心理学家的实验中去寻找答案。
7。2心理实验:儿童复述与分类能力的发展
实验一
1966,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选择了一些5岁以上的儿童和别人一起做了一项关于记忆策略的实验。
实验时中,主试首先给被试呈现7张物体的图片,然后从中依次指出3张图片要求被试记住。然后告诉儿童,15秒后,会要他们从7张图片中指出要求被识记的那3张图片。
在被试识记完图片后,主试给被试戴上盔形帽,让帽子的帽舌遮住儿童的眼睛。这样儿童就看不见图片,但是实验者却能观察到儿童的唇动。弗拉维尔以儿童的唇动次数作为儿童复述的指标。
通过对儿童带上盔形帽的时间里观察儿童的唇动次数发现,被试中10%的5岁儿童,60%的7岁儿童与85%的10岁儿童进行了复述行为。
实验者把每一年龄组中进行复述策略的儿童的记忆效果与未进行复述的儿童的记忆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记忆效果优于后者。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儿童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使用复述这种记忆策略来加强记忆水平,且儿童对复述这种记忆策略的掌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
实验二
除了1966年这个关于复述的实验,弗拉维尔还在1969年的时候,做了一个关于组织的记忆策略的研究,在该研究中,主要研究内容是测试儿童对于分类这种记忆策略的掌握。分类是组织策略的一种。
这次选择的被试为5~11岁儿童,实验材料为一组图片,图片上面画着生活中各种东西。根据图片上的信息可以将图片分为四类:动物、家具、交通工具和衣服。
实验者先把桌子上的图片摆成圆形,使两两相邻的图片属于不同类别,再呈现给儿童。实验者让儿童先学习这些图片,并且告诉他们,过一会儿会要求他们把图片的名字说给主试听。然后,主试找个借口离开,离开之前告诉告诉儿童,他们可以进行任何有助于记住这些图片的活动。观察并记录儿童的行为反应。
这个实验中,实验者们以儿童将同类的两个图片挨着摆在一起的次数与同类的两个图片挨着摆在一起的可能的次数的比值作为儿童对分类记忆策略的掌握水平的评分指标。
通过统计观察记录的数据发现,10、11岁的儿童基本上能自发应用归类策略以提高记忆效果,而其低于这个年龄的儿童则不能。但当年幼的儿童经过短暂的归类训练,他们也能达到10、11岁儿童自发归类水平。经过短暂归类训练,低年龄组儿童也能达到10~11岁儿童的归类水平。
7。3实验结论:儿童的记忆策略使用水平逐渐增强
从实验一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结论一:儿童在5岁的时候就能够使用复述这种记忆策略,且儿童对复述这种记忆策略的掌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
从实验二中我们可以得出儿童分类策略发展的结论。
结论二:儿童10-11岁的时候才能自发的使用分类策略进行记忆,但是通过相关训练,可以促进儿童对分类记忆策略的掌握。
总之就是儿童对复述与组织这两种记忆策略的掌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适当的训练可以促进儿童对记忆策略的掌握与使用。
7。4教育策略:跟随记忆策略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记忆策略使用能力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成人对儿童进行适当的训练,可以促进儿童对记忆策略的掌握与使用。所以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儿童学习的时候,适当的培养儿童对记忆策略掌握与使用,这样不但可以让儿童提前掌握相关的记忆策略,还可以加强儿童的记忆效果,提高儿童的记忆水平,促进儿童学习。
8。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进行记忆
心理观察:注意与记忆的匹配试验
8。1选择性注意的伴随发展
张女士的苦恼: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成绩一直不怎么好,我很苦恼。我觉得我的孩子也不笨,很聪明,但是为什么就是学不好呢?他的班主任也说了,说我家孩子挺聪明的,非常的机灵,但就是做事的时候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总是学不好。这该怎么办?
当人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就很难做好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学习上。在学习时,如果记忆力不集中,很分散,那必然无法很好的理解和记住所学的知识,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好。相信张女士的孩子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状况。不过这种状况究竟该怎么解决呢,孩子大一点之后会不会好一点呢?我们需要一步步的从儿童身上寻找答案。
其实在记忆活动中选择性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任务上,也是一种记忆策略。在心理学领域,随着对儿童复述与组织等记忆策略的研究,有关儿童利用选择性注意策略进行记忆活动的研究也逐步展开。
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研究者的脚步,寻找我们想要的真相。
8。2心理实验:盒子里的玩具
从1988开始,米勒与其同事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选择性注意与记忆活动的实验。实验被试是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3-8岁),实验时,实验者给被试呈现两排盒子,其中每排有6个盒子。盒子上面都有一个小门,门上画着笼子或者房子。门上画着笼子的盒子里装着不同的动物玩具(斑马、狮子、长颈鹿等),门上画着房子的盒子里则装着不同的家居用品玩具(桌子、椅子、灯具等)。每一排盒子里分散的装着三只动物玩具和三个家居用品玩具,而每一列的盒子中则都装着一个动物玩具和一个家居用品玩具。
实验开始的时候,实验者先给被试呈现盒子里的玩具,然后实验者要求其中一部分被试记住每个动物所在的位置,要求另一些被试记住家居用品所在的位置。其中,在进行记忆活动时,儿童可以打开任意盒子帮助自己进行记忆。
一定时间后,儿童识记完毕,实验者询问儿童画着相关标记(笼子或者房子)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