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这张允文张昭阳还是挺服气的。这小子凭借着自己的战功,一步步上来,竟然坐到国公的位置,而且身后还没有世家的支持,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要知道,如今在朝中为官,若是没有世家支持,根本就不可能升到多高的位置之上。如果你是寒族或普通百姓,在地方上不敢得罪地方上的世家,在朝中也是处处掣肘。而这张允文硬是凭着战功和献言之功,深得李世民信任,高居国公之位。
如今张允文羽翼已成,在长安自立家业,和王家关系密切,会不会回归本家,还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他张昭阳也拿不定主意,只有等到和张允文会面之后才知道。
正在张昭阳沉吟之时,马望山来到驿馆前,恭敬的向张昭阳道:&ldo;张老爷,我家大人有请!&rdo;
张昭阳这才露出一丝笑容来,跟随马望山进入驿馆。
在驿馆的大厅中,张允文一手拿着一盏精致的茶杯,心不在焉的看着碧绿的茶叶在杯中起伏不定。脑海中想的尽是那张家之事。
当门外传来马望山的声音:&ldo;大人,张老爷来了!&rdo;的时候,张允文倏地醒过来,露出一丝笑容,起身迎接张昭阳的到来。
张昭阳带着一个小厮缓缓步入驿馆之中,看着面前的张允文,还不不由惊讶了一把!如今的张允文,除了唇上留着的两撇浓浓的髭须之外,整个人看起来依旧和二十岁的小伙子没什么两样,而且那股子不怒而威的气势,让张昭阳都有些心悸。这种气势比起自己老爹还要强上一些。
张允文见到这张昭阳,上前行了一个晚辈见长辈的礼节,然后客气的邀请张昭阳坐下。
在张昭阳端起茶杯,喝茶之事,张允文开口问道:&ldo;张,呃,张叔,不知你此次前来与在下会面,所为何事?&rdo;
张昭阳放下茶盏,却是笑道:&ldo;允文不用客气,我在家中排行第九,而你父亲排行第五,你唤我一声九叔便是!至于此次前来与允文会面,却是来问问允文你的意思,不知允文你是想认祖归宗,回归本家,还是想自立门户,在长安发展?&rdo;
张允文听了这个问题,却是一怔,说句实话,他还真没有考虑过是否要回归本家。当初李世民重用他,便是像竖立一个寒门典型出来,如今绕老绕去,自己也是世家,虽说同样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但终是带着世家的名头。如果自己回归到张家,那李世民会作何想?自己的三位妻子又作何想?现在,他不是一个人,而是牵扯到许多人了,这让他不得不好生思量!
当下,张允文便推脱道:&ldo;九叔,此事非是在下一人之事,所以在下不得不谨慎考虑!还请九叔回禀族长,眼下在下忙于这旱情之事,这是否回归本家,还是等在下处理完政事,与众人商议之后,再行决断!&rdo;
张昭阳又哪里听不出张允文的推脱之言,当下说道:&ldo;是啊,允文你位高权重,职责重大,理当以国事为先!九叔这般前来,倒是唐突了!不过允文放心,刚才的这些话,九叔一定带回给族长!&rdo;
&ldo;如此便多谢九叔了!&rdo;张允文拱手谢道。
既然将来意道明,并且得到了初步的回答,张昭阳的心头也就放下了一块石头,决定告辞了。
张允文客套几句之后,便将张昭阳送出了大门。
送走了张昭阳,张允文的脸色,却是渐渐沉了下来。从大业年间到如今的贞观二十年,这几十年里,张家从来没有寻过父亲和自己,如今,却是邀请自己返回本家。每每想到这里,张允文心头,便不由一阵火起。
这时候,驿馆的柳树上,知了又在没完没了的叫个不停,听得张允文厌烦不已。
&ldo;老马,把那该死的知了给我射下来!&rdo;张允文气愤的说道。
马望山闻言,以手搭在额前,观察了片刻,果断取出弓箭,弯弓搭箭,往树上射去。
霎时间,驿馆安静下来了。
正文第四百九十五章前程
河南的旱情依旧在持续着。不过从东都牧府已经下发了一道告示,令干旱严重地区,自行掘井取水,同时,还早那告示之下附上了掘井的诀窍,一条条列出,让人一边看便知。
此份告示一经发出,整个河南很快便进入了全民大挖井的时代。虽然有人说这肆意挖井,,会破坏风水,但是,在这旱灾面前,人畜饮水尚得不到保证,就算是风水再好,又有何用?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允文挨着跑了几个旱情最严重的地方,视察各地掘井情况,并吩咐各地地方官,严格控制流民,尽量将灾民安置在原有土地之上。若是流民成灾,那后果十分严重。
经过各地官府的不懈努力,很好的控制了局面。当然,其中,那些因执行不力而被张允文罢免的官员亦不在少数。靠着广大农户齐心协力,打出一口口水井来,总算是来得及浇灌那些枯黄的庄稼。在干旱地区,随处可见一条条提着水桶的长龙。通过那深达五六丈甚至十丈的水井,提上来一桶桶清凉的地下水,倒在自家水桶之中,再小心的提着,浇灌田地里的庄稼。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天色丝毫没有要下雨的迹象。依旧是晴空万里。然而,由于水井的不断挖掘,旱情反而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即使天气依旧晴朗,但是,那庄稼已经开始转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