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连续晴了四十六天之后,天空终于开始阴沉下来,四方云气汇涌于河南上空,黑压压一片。看到这种情形,张允文不由长长松了一口气,然后加入到了欢呼的行列之中。
风云骤起,大雨将至。
当大雨落下之时,整个河南大地陷入了一片欢呼之中。饱受干旱折磨的百姓冲出家门,在大雨之中尽情的奔跑欢呼,即使是浑身上下湿成一片,也没人在意。而田地之中的庄稼慢慢的吸收着这从天而降的雨水,渐渐的伸展开缩在一起的枝叶。
雨水落下,意味着张允文的抗旱工作已经完成,若是不出意外,今年冬季之前,张允文便可以返回长安。
继续在洛阳呆着,洛阳府尹遇上自己不能处理的事情,先过来问问张允文,若是张允文也不能处理,在送到长安。除此之外,还有洛阳行会的事,世家豪族的事,在张允文离开之前,所有的事情都要处理好,不能在自己离开洛阳之后,便出现什么问题。
大雨下了整整两日之后,便陡然减小,却又缠绵了四五天。这样一来,彻底的解除了整个河南的旱情。
在降雨停了之后,黄河、洛河,皆是浊水滔滔,不可乘船。一时间,无论是黄河还是运河,上面的船只都少了不少。
从长安来的使者,踏着满路的泥泞来到洛阳,向张允文宣读了李世民的诏书。在这诏书之中,李世民不吝溢美之词,将张允文狠狠的夸奖了一下,说什么国之肱骨,君之辅弼。最后却是将张允文从左龙武军大将军换成了右羽林军大将军,其余赏赐也是非常丰厚的。
当内侍宣读完诏令之后,这内侍笑道:&ldo;老奴在这里恭喜大将军了!老奴临行之前,陛下曾言,希望大将军能早日返回长安!唔,不知大将军是否随老奴一道回去呢?&rdo;
张允文却是摇摇头:&ldo;公公的好意,本官心领了!不过洛阳这边,尚且还有事情未曾办完,所以,就不同公公一道了!公公且先行一步,本官过上几日便会返回长安的!&rdo;
听得张允文这般说,那位内侍也没再说什么了。
等到王方翼他们将自己接任东都牧以来的公务移交给洛阳府尹之后,张允文便准备返回长安了。这东都牧本是虚职,出了自己任期之内掌握实权之外,恐怕后任者都只是挂个名而已。
在洛阳买了不少洛阳的特产,准备带回长安送礼。
终于要离开这洛阳了。
在回长安的路上,张允文向王方翼三人问道:&ldo;你们三人返回长安之后,有何打算?&rdo;
那魏真宰推推张柬之,而张柬之则是看着王方翼。
王方翼苦笑一声,轻声道:&ldo;还能有什么打算,在下在跟随大人之前,是宫中金吾卫,回到宫中,当然是继续当金吾卫去!你们呢,仍旧回国子监?&rdo;
张柬之和魏真宰二人一人在国子监教书,另一人还是个太学生。
魏真宰摇摇头:&ldo;跟大人一行,在下可算是长了见识,其间学会了许多东西!在国子监,根本就学不到!&rdo;说着,这魏真宰斜斜的瞥了一眼张允文,&ldo;哪怕是去州县当个小吏,只要能学到一身本事,我也愿意!&rdo;
张柬之却是笑道:&ldo;在下的打算与真宰倒是不谋而合。既然已经在洛阳呆了大半年,也不想再回国子监了!&rdo;
听了三人的话,张允文哈哈一笑:&ldo;看样子你们已经筹划好自己的将来了!那我也就不操这份心了!回长安之后,我等将会去面见圣上,到时候你们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陛下之圣明,定能量才适用!&rdo;
返回长安的时候,天色尚早。张允文便笑嘻嘻的对身边的三人说道:&ldo;呵呵,我等即刻入宫,说不定还可以在陛下那里吃上一餐饭!&rdo;
身边三人闻言,不由翻了个白眼。
然而在去皇城的路上,张允文却是倏地一拍脑袋,遗憾的对三人道:&ldo;哎呀,我想起来了,陛下此刻恐怕不在皇宫之中,应该是在九成宫!&rdo;
三人一怔,相视苦笑。
&ldo;呃,没关系,今日天色尚早,向道我家中去饮上两杯,咱们明日再去面见陛下,你等以为如何?&rdo;张允文回到长安,心头颇是兴奋。
王方翼却是摇摇头:&ldo;不用了,大人!在下返回长安的消息,恐怕母亲尚未知晓,如今我也该回去给他报声平安!&rdo;
张柬之和魏真宰也纷纷附和道:&ldo;对对,还是先回去保平安,有空在去大人家叨扰!&rdo;
张允文见三人态度坚决,也只好由他们去。
当天下午,张允文正在家里庭院歇凉之时,一名内侍前来,说是李世民让张允文现在就去九成宫。
听了这话,张允文不敢怠慢,顾不得这仍旧炎热的天气,纵马出了长安,往九成宫而去。
&ldo;允文啊,来来,先歇歇,看你跑得满头大汗的!&rdo;李世民看见张允文满头大汗的样子,笑道。一旁的宫女赶紧端上一碗酸梅汤,供张允文解暑。
这九成宫中,气候凉爽,歇了片刻,张允文便已经休息好了,满头大汗消去不少。
&ldo;允文,这次河南旱情,你做得很是不错!掘井取水,缓解旱情,保障粮食。当赏!&rdo;说道这里,张允文轻轻一笑,&ldo;不过嘛,朕可是听说那张家人前来找过你!不知你是怎样答复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