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之间的电影论战暂时告一段落。苏联的扎导还是很有风度的,他承认自己输了。
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拍的不好。
而是觉得中国人掌握了一种新的电影拍摄手段。
这是具有先锋性和开创性的,这种拍摄手法是需要值得学习的。不能因循守旧,为了赢和自己的面子而故意打压对方。
相反,扎导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和吸纳这种电影拍摄手法。
所以他选择认输,然后想要来中国学习这种拍摄手段。
以扎导这样的身份作出这样的决定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的决定让李锐都大为赞叹。但同时也感觉到头疼,因为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正经的传播大学呢。
不过倒是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搞起来。先期也不求多大规模,不要追求高大上。
就以培养出来的摄影干事为师资骨干,做一个专科培养性质的学校。
这部电影在中国国内上映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插曲。
那就是关于长三角地区被李锐清洗过一遍的曾经的文艺界核心们,他们抱着批判和挑刺的态度去看这部电影。
各种谩骂中国版电影,夸赞苏联版电影的词儿都想好了。但是真的看完之后,这群人就像是被鱼骨头卡主了一样,压根就说不出任何话了。
有人憋了半天想说些什么,但是最后只能是唯唯诺诺的说了一句:“太…………太过分了!”说吧拂袖而去。
也不知道他所谓的过分指的是什么了。
如反正看完这部电影之后,那些原本心里还不服气的人,现在没话说了。
嘴硬还是有的,但是心里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
还是服从安排在厂里打杂吧,不好好工作的话,打杂的工作都有可能会被取消的,那时候就痛苦了。
还有一个小插曲便是功德林的那群将军战俘们。
因为康泽和沈醉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是帮了忙的。
所以他么也从这两人口中知道了这部电影,也知道这部电影应该很有意思。
所以当电影上映的时候,一帮人求着所长王英光帮忙弄电影来看。
王英光找了放映部门,把电影搞过来播放了。看完之后,这群战俘将军们一个两个的都被震撼到了。
就连嘴最硬的黄维都没话说了,他三天晚上没睡着。
这群战俘里最积极接受改造的王耀武更是感叹道:“民国时期,蒋介石干啥啥没成。新中国为什么就能成呢?还是这个国家,还是这个国民。哎一蒋介石在台湾要好好的反思一下啊。”
王耀武和其他的国民党将军相比,他算是非常接地气的那种了。
当初解放军攻陷济南,在他家里查抄出来的不是多少金银珠宝,而是好几台美国进口的农机。
后来王耀武自己交代,这些农机是他准备退休后自己养老种田用的。
解甲归田后想着回家种地的国民党将军,王耀武这种人算是凤毛菱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