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汉阙 笔趣阁 > 第583章 番外8 穿越者(第1页)

第583章 番外8 穿越者(第1页)

“刘向……原来你就是刘向啊,找得我好苦。”

大汉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长安城未央宫石渠阁中,光禄大夫、奉常刘更生——现在已改名刘向了,当刘向看向自己的弟子们时,却再度想起三年前去身毒探望弥留之际的先师任弘时,贺王殿下所说的这句话。

任弘寿命比刘询长了整整二十载,甚至熬死了先帝,也就是刘询的儿子孝宣皇帝,年近七旬才薨逝。只是其临终前这句话,让刘向百思不得其解。

刘向改名是自发而有缘由的,孝宣承高宗孝明皇帝之业,倒也学了些王霸道杂的帝王治术,但他太想证明自己,对贺国提防太甚,为了与贺国争才,开安东、安南两都护,大力建设舟师,在西域葱岭筑关隘,到了在位的最后几年,甚至欲封贺国诸侯如陈汤等为王,以分任弘之势。

这导致了朝廷与贺国关系微妙,而在张敞等老一辈逝去后,朝中的“贺党”也受到了打压。孝宣重用匡衡为丞相,宦官弘恭掌尚书事,排斥左传一派老臣,刘更生深虑之,上书强谏,甚至被关进牢狱,拘禁了一年,却仍在狱中传颂左传不绝,还写成《疾谗》、《挞要》、《救危》等文篇。

不知是不幸还是万幸,就在大汉与贺国几乎成了敌国,只差兵戎相见之际,孝宣却忽然驾崩,太子继位,年纪尚幼。上官太皇太太太后、许太皇太后、冯太后垂帘,大汉与贺国关系才重新恢复。

刘向也被释放出狱,回望邸狱,他感慨之余,这才改名“向”。

“我更名后一年去探望夫子,好歹赶上,夫子却在弥留之际留下此言。”

刘向如此感慨,一世英明,目光远超时代的任贺王,也终有糊涂到说梦呓的一天啊。

不过,任弘在“糊涂”前,却给自己挑好了谥号——谥号本是子议父,臣议君,但任弘却偏要定谥为“武成”。

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安民立政曰成。

嗯,倒是还算符合,不过刘向猜测,先师偏爱此谥,冲的不是谥意,而是致敬那首著名的《武成》篇。

刘向领会了任弘之意:“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敦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夫子大概是想告诉后人,贺国之武功已经足够,接下来,应该马放南山,偃武修文了。”

于是“贺武成王”的谥号便定了下来,三太后执政的朝廷也加以认可,上官太后和许太后甚至下令,在敦煌、武功、白鹿原、西安县等地,设“武成王庙”加以祭祀,以表任王旷世功勋,以及这位强臣与汉善始善终的赞誉。

不过在刘向滞留贺国的那年里,他发现称呼任弘为“武成王”的人其实不多,那些随任弘西征的老兵、官吏公然称呼他为“贺太祖”,不顾这是僭越。

至于非汉人中,对任弘的称呼更是多了去,罗马和埃及叫他“赛里斯共治皇帝”,身毒人叫他“金轮圣法王”,河中粟特人按照波斯习俗,叫他“万王之王”。

既然谥号都发了,天下人也是时候对“武成王”盖棺定论,好好厘清他这一生,不过,对任弘的争议仍在——他的功绩,究竟高到了怎样一个地步?

“其功过于卫、霍。”

“其功如高皇帝之三杰。”

“其功且与周、召、太公列矣。”

众说纷纭,而从少年时,就一点点见证任弘事迹的刘向,在对弟子授业时说的话,最为骇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自周公定礼后五百岁而有素王孔子,自孔子作春秋后五百岁,有武成王!”

好家伙,这是直接将被汉家吹嘘成“孔子后五百年圣王”的高宗刘询忽略,认为其大多数成就,汉家有今日盛世疆域,都是沾了任弘的光,应了五百年预言的圣王不是高宗,而是武成!他是周公、孔子后第三位圣人。

不过本着从希腊翻译过来的那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刘向的一个弟子却大胆提了反对意见。

“夫……夫子。”

说话的人叫扬雄,年纪三十上下,一口蜀地口音,还有些结巴,却一脸的严谨认真。

“弟子察史记,观《周书》《春秋》,推演年代,却知自周公卒五百岁,确实是孔子,但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距今不过四百六十一年。”

“若按照五百年而言,真正的圣王,应该不是武成王,而在吾辈之中!”

“若、若按照三世说算,有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圣人出,则至太平世……然依弟子所见所闻。”

扬雄道:“今世河患未平,贫富未均,刑罚尚苛,贺国更是奴婢遍野,最多算升平世,距离太平世尚远!”

对扬雄死扣年份和三世说的观念,刘向不置可否,但面对这个唯一敢出面质疑的弟子,看着他那双满怀理想的眼睛,刘向还是赞许了他的态度。

“武成王有诗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刘向捋须笑道:“若真如子云所言,五百年一历的圣人在汝辈之中,能开创真正的太平世,汝等何敢让焉?”

“不过,如今能做的,也只有能绍明世、正六经,一如武成王所言,继往圣之绝学!”

施政上,刘向不敢说有太大能耐,但在继承前代学术成果上,他却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做到了。

起身环顾石渠阁,此处相较于当年的春秋三传大辩论时,有了很大变化,最典型的就是书变多了,简牍换成了纸张,分门别类,摆满了每一层楼阁。

刘向年轻时作为领校秘书,在石渠阁一干就是十年,将石渠阁那数不清的书籍一一整理,什么《战国策》《山海经》,流散于世的书籍被编撰在一起。又作了《八略》,将春秋至今五百年内,世上诸子百家的数万种图书汇编在一起,《六艺略》《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还有任弘的《格物》也纳入其中,无所不包。简牍残本补全后,统统变成纸质印刷出版。

“孤本珍藏,束之高阁不能保护书籍,流传于世,让更多人知晓才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