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济公传奇52集在线观看 > 第699章 陶渊明书院代课(第2页)

第699章 陶渊明书院代课(第2页)

这些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各自写生绘画起来。

陶渊明又说:“这绘画,不要把眼中所看见的都画下来,要注重意境,要有留白的空间。否则这画出来的画就会让人感觉很拥挤,而没有主次之分。”

一个叫王濬的学生向陶渊明走了过来,问道:“先生,这山石要如何画?山的外形可分为、丘、壑、峰、峦、岗、岭、巅等。这样才画得比较自然一些。”

陶渊明说道:“自然美,故画山之前必先远观其势,然後再近看其质。山因地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层岩、火成岩与变质岩等。山石的质地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纹理也不相同,中国山水画家累积数百年来观察与剖析的综合体验,逐渐发展出各种皴法,用笔墨线条来表现不同纹理的山水感受。”

陶渊明又接着认真细心地缓缓说明,:“浅谈画石,石是山的局部;画石是画山的第一步,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出山的凹凸凸显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画石的步骤,大致可分成钩、皴擦、染、点,或再增加“提”的程序。“钩”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徵灵活运用。“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用偏锋干笔擦,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後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渲染,直到感觉充份为止。“点”是用浓墨或焦浓加苔点,若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钩、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先以较淡的墨钩或皴,後以浓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後教为浑厚,富有变化。”

这次带学生到郊外写生,学生们又有一大进步。

陶渊明看着学生们认真又兴致勃勃地写生,自己则闲坐于一块大石上。

一个叫潘明的学生前来,向他求教,问道:“陶先生,学生十分敬佩您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您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您传授,晚辈感激不尽。”

陶渊明听到此话之后,禁不住大笑了声,说道:“天下哪有什么学习妙法?只有笨办法,全靠下苦功夫来,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看见那个少年懵懂地看着他,似乎并不懂他的意思。于是陶渊明拉着他的手来到一个刚种下来的树苗的旁边,指着树苗,说道:“你蹲在这,仔细看看,你告诉我,它是不是在长高?”

那学子闻言,遵陶渊明之嘱,注视了那树苗好一会儿,并没有看见树苗有什么变化,于是对陶渊明说道:“学生没见它在长呀!”

陶渊明听了,反问道:“不见其长大吗?那么,矮小的树苗又是如何变成大树?”

陶渊明见这个少年低首不言,进而又引导,说道:“其实它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的肉眼一时半会是看不到的。这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乃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有时就连自己也没有仔细察觉得到的,只要肯勤学莫辍,积少总会成多。”

那个学生听了,点了点头说学生明白了。

接着,陶渊明带着那个少年到书院附近的厨房里面,指着磨刀石,问他说:“磨刀石为何如马鞍一般凹。”

“是磨成的。”学生回答。

“那它是哪天磨成这样的”陶渊明问那个少年,少年又摇首不语。

陶渊明说道:“天天在磨刀石头上面磨刀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会成如此,学习亦是如此,如不坚持,每日必有欠缺。”

这个学生顿恍然大悟,连忙向陶渊明行了大礼,说道:“多谢陶先生指教,学生日后不求甚么妙法,请先生为晚生留几句话,学生当时时刻刻谨记心中。”

陶渊明闻言,欣然拿起沾墨的毛笔,在纸上写了两行字,如下: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替代山长周士章授课有十天,却提前和周士章说自己要提前回去了。

这天,在书院学堂上,陶渊明对众学子们道:“今天是陶某最后一堂课了,这些天同大伙们相处得也还算融洽,要离开还真有点舍不得呀!”

学子们心中微有遗憾,不好露于表外。

陶渊明说道:“今天我们要学的不是楚辞也不是尚书,我只是想问问在座的学生,大家有没有从古至今最为敬佩的人物?”

在座学子们皆异口同声回答说“有”。

陶渊明于是点名提问,他第一个便叫到祝英台的名字,祝英台即然起身,陶渊明问道:“祝英台,古今之人你最欣赏的是谁!”

祝英台回答说:“三国的蔡文姬,能辨琴律,才气不凡,书有《悲愤诗》,从个人痛苦遭遇写人民苦难,尽挥于诗中,心悲悯人。”

陶渊明听后,拍手叫好,道:“如此钟情《悲愤诗》,可能将全诗背出来吗。”

祝英台巧笑嫣然,说道:“此不难。”于是她缓缓背起了蔡文姬的《悲愤诗》:

“汉季失权时,

董卓乱天常,志意图篡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