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就把自己到祝家的情形,详细报告了一番。说到祝英台恸哭的情形,略微含糊了一点。
梁山伯说道:“除了老员外夫妻而外,都十分好。然而祝员外也不可怪他,谁叫他生在这势迫利诱之下的时代呢。”
说着,把丝棉被抖了一抖,盖了身体下半截,侧身向里而睡。
梁山伯病在榻上已有五日,高氏看见儿子梁山伯浑身冰凉,脉息微弱。哭得眼睛都肿了。
就在绝望之际,突然在门外听见有吆喝声:专治忧愁形成的重病。
梁山伯的母亲听见门外面传来的声音,于是走出来探看,但见门口外面来了一个身穿灰衣的老妪,自称能治忧死过度形成的疾病。高氏开始的时候,也不太相信,但是自己的儿子梁山伯已经病重如此,郎中也请过了,大把的药都服用了,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看见什么好转的迹像。事已至此,只能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博一博了。
高氏对那位身穿灰衣服的老妇人说道:“我家儿子正是忧郁过度病了。”
那老妪对高氏说:“心思想念而不得引发的疾病,不是一般普通的药石可以医治得了的。老妇我这治病的药也不是凭空来的,就在前些天收留一位修道之人住宿家中,与那道人分别的时候,传给我的,说是可以医治相思之病。”
高氏一听,连忙道个万福,好像抓到了救命的神人一般,连忙把眼前这个老妇人请到自己家中。
老妇人被高氏带进去梁山伯的卧室里,走了过去,来到梁山伯的床边,把了把脉,然后问高氏:“令郎今年可有二十一岁了。”
高氏回答说是的。
那老妪又问道:“令公子可是五月五端午节时候出生的,还是中午的时候?”
其母高氏点了点头说是的。
那老妪一本正经地说道:“老妇拜过大医道士,学过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法子,老安人不要太担心。”
高氏连忙就跪了下来,哀求道:“求求高人救救我儿子,您一定要救我儿山伯呀!”
“快快请起,我孟老太婆受不起啊。”
在一旁的四九连忙把自家的老安人扶起来。
那灰衣的老妇人说道:“他遇到我也是命不该绝。只是先说明一点,令郎的病乃是相思过度导致,服用我这特别的药,只是他病愈后,心思就不会再沉迷留恋往日与他恩爱纠缠之人了。但是不能保证以后还能安然无恙,除非断了再度深爱故人的心思,方可长命百岁。”
说毕,那老妪从袖子里取出来一包药递给了高氏,嘱咐道:“将此药拿去煎,武火一个时辰便可,煎好之后,喂这个病人喝下就行。”
高氏于是接过老妇人递过来的药,连忙吩咐四九把药拿去煎。四九说了声好,然后去煎药。一个时辰后便将药汤盛入碗内递给那个老妪。
那老妪接过药汤,念念有词道:“一碗忘情汤,忘却心爱人,轮回六道中,生生复死死,欲脱此轮回,放下分别心,明心自见性,不为三途苦,来时无一物,去时亦空空,人生梦一场,凡事何计较,看破烦恼根,彼岸在前方。”
说完这些话,老妇人叫来仆人四九,让他把药汤喂给梁山伯喝。
可是梁山伯身体非常虚弱,说话都有气无力,连开口都有些困难。
老妇人于是用银针刺激了一下梁山伯身上一些穴位,梁山伯回过神,张开口,把药汤喝了下去。过了一会,梁山伯的脸色渐渐有了些起色。但是心里却感觉平静了很多,而脑海之中对于祝英台的思念却减少了很多,但是他察觉不出来什么。
四九看见梁山伯的气色好起来,感到非常惊讶,又接着喂了梁山伯几口药汤。梁山伯呻吟一声,缓缓地睁开的双眼,恢复了神采和光亮。
梁山伯的母亲见状,又惊又喜道:“儿啊,你终于醒了!真是谢天谢地,你若有事,我怕九泉下无脸见你父亲啊。”
梁山伯慢慢地起身,却见母亲两只眼都哭得红肿了。
高氏连忙去自己卧室里取出来两锭银子,直接往那老妪手里塞去。
老妇人连忙把银子还给高氏,示意拒绝,说道:“这些钱我是用不着的。你们好生让你家儿子过日子好了。”
说罢,那老妇人便走出门外,一下子便不见人影了。
原来这个奇怪的老妇人乃是幽冥地府掌管驱忘台的孟婆。
传闻孟婆为了帮助亡魂忘掉前世世俗烦恼以及爱恨纠葛,确保亡魂去投胎转世之前,遗忘所有的一切,采集药草,配上忘川河水和亡魂生前的眼泪,熬制成一种汇集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汤,俗称“孟婆汤”,又称“忘情水”,亡魂喝下之后了一世浮沉得失,断一生爱恨情仇,了无牵挂地进入下一轮回,开始新的人生。
她给梁山伯喝的那碗药汤是用忘忧草和无情果炼成的,谁喝了这个药汤便会忘记他(她)一生中最爱的人,包括与挚爱之人的记忆,如果是情深的并且还没死的人,喝了这个药汤,则只是模糊往日对爱人的记忆。但是如果让他再次看见那个自己爱的人,便会回忆起与此人的所有爱恨之记忆。
梁山伯喝了药汤,身体恢复以后,似乎忘记了祝英台,或者祝英台在他脑海里的形象没有那么突出了。仿佛在他的脑海里似乎没有祝英台这个人一样,没有听见他谈论关于祝英台是什么人的话了。
梁山伯病愈后,刻学苦读,得到谢安之子谢玄的看重,梁山伯因此当上了高桥镇的县令,因为官清廉正义,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