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济公传奇片头曲 > 第593章 妇骂逆贼美人弄连计(第2页)

第593章 妇骂逆贼美人弄连计(第2页)

董卓被她一骂,无名火高起三丈,即使左右揪住皇甫规妻子发髻,命人把皇甫规妻子绑在车辕的横木上,用鞭子狠狠抽打。皇甫规妻宁死不屈,她斥责打手:“为啥不下重手狠狠打?你快点把我打死,就是对我的恩惠!”皇甫规妻最终被活活打死。其尸体被董卓下令扔到野外。

当时有人悯她贞节,私自为其殡葬,后世绘成图像,号为礼宗。千古不朽。

董卓尚余恨未消,无从排解,因而特赴郿坞消遣 ,出都启行。郿坞与长安相隔,约二百六十里,亦须三五日可到。

董卓临行时,百官俱至横门外饯别,设帐置筵,备极丰腆,饮至半酣,适有北地降卒数百人,前来报到。

董卓命令左右的人把这些俘虏的舌头全部割下来,再把他们的手足斩断,又把其眼睛挖出来,用一个大锅煮在一起。而这些被割了舌头挖了眼斩断手脚的俘虏,都还没有断气,痛得他们在地上满地打滚,呼喊的声响震彻到京都的门,而那些可怜的俘虏被割下来的器官已经被煮好。董卓却神态自若地把锅里面的人肉器官用筷子夹起来,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而那些座中客人与宴诸官僚,一个个都吓得魂不附体,或至战战栗栗掉了筷子,只有董卓独当筵大嚼,谈笑自如。

董卓忽然又记起卫尉张温,在狱中未死,竟而命令吕布到监狱里去提拿张温,然后将他拉到城市街道鞭笞致死。等吕布通报张温已经被拉在大街打死,董卓然后就起座撤席,向司徒王允拱手,嘱托朝事,登车自去。

王允,字子师,王允出身太原王氏,太原祁县人。太原王氏家族是山西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当地影响很大,威望颇高。《后汉纪》载王允“容仪雅重,非礼不动”,同郡的郭泰看到王允后觉得他很奇特,说:“王生进步一日千里,是王佐之才。”便与之结为好友。

王允十九岁的时候被推举为郡吏。当时晋阳地区有一名叫赵津的小黄门,贪横跋扈,是晋阳县百姓的大患。王允下令将赵津逮捕处死。赵津的兄弟谄媚宦官,借以诬告控诉,汉桓帝于是震怒,郡太守因此受征入京,下狱而死。王允把太守的遗体送回平原,整整三年,然后回家,再次出仕。

与王允同郡中有一个名叫路佛的人,少时既无名声,也无德行,太守王球却召他为吏,王允毫不客气地与王球争辩,王球恼羞成怒,利用手中权力,立即将王允捉拿起来,投入牢中,准备随时杀掉。刺史邓盛很早就听说过王允的事迹,当他得知王球要杀掉王允的消息后,立即驰马传令,辟王允为别驾从事。在邓盛的提拔和宣扬下,王允的名声越来越大,为他日后步入朝廷做官奠定了基础。

后来王允以军吏进阶,出刺豫州,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等人,剿抚黄巾贼党,立有巨大功勋。

在讨伐黄巾过程中,王允率兵大破黄巾军的别帅,之后,和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共同受降数十万黄巾起义军。在受降过程中,细心的王允从农民军中搜查到一封中常侍张让的宾客所写的书信,信中涉及一些与黄巾军有关的内容。张让是当朝掌权的大宦官,权势很大,极受皇帝宠爱。王允也不计较利害关系,便把其中的具体细节全部揭发出来,并且写成奏折上奏皇帝。汉灵帝刘宏指责宦官张让,张让叩头谢罪,但始终没有被治罪。

张让脱罪后,对王允心怀怨恨,一心想伺机打击报复王允。第二年,朝廷下诏将王允逮捕下狱治罪。

不久,正好赶上朝廷大赦,王允免罪释放,还复刺史原职。可没过多久,王允又受征入朝,被捕治罪。

司徒杨赐素知王允的为人和品性,知道张让是有意想置王允于死地,为了替王允开罪,让他免受痛苦和屈辱,杨赐派手下人劝告王允说:“您因为张让的事,一月(另一个说法乃是一百多日)之间再次征召,凶祸不可估量,您应当深思熟虑。”

王允手下有的从事豪气决勇,他们流着眼泪奉药递给王允。王允厉声说:“我为人臣,皇上赐罪于我,我应当服极刑以谢天下,岂能饮药求死呢?”

说完,王允便把酒泼倒在地上,起身走入囚车。王允到了廷尉那里,左右的人都催促处理其事,朝臣没有不叹息的。

当时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联名向皇帝刘宏上书,说:“人君内视反听,则忠臣就竭诚以事;宽待贤者,夸耀他的才能,义士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孝文皇帝采纳了冯唐的意见,晋悼公原宥了魏绛的罪过。王允是按特选任用的。他诛除叛逆,抚慰归顺,不到一个月,豫州境内扫清。正要列举他的功勋,报请朝廷加爵赏赐,却因奉事不当,应处极刑。责斥轻,处罚重,有失众望。臣等位在宰相,不敢默不作声。臣等实在认为王允应该蒙三槐之听讼,以明忠贞之心。”

于是,王允被判为减死罪一等。这年冬天,又逢朝廷大赦,唯独王允不在赦免之列。三公要员继续上书替王允主持公道。等到第二年,王允才被免罪释放。当时,朝中宦官当权,张让阉党凭借权势横行霸道,偶有小怨小忿,都会被他们害死。王允担心会遭宦官迫害,只得改名换姓,离开都城洛阳,辗转于河内、陈留之间。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刘宏驾崩,王允急忙赶赴洛阳吊丧。此时,朝廷局势极度混乱,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大增,阉党张让失去了对中央政权的控制权,面临覆灭的危险。大将军何进欲图诛杀宦官,于是召王允前来一同商量,任命他为从事中郎,又转任河南尹。

寻且入拜太仆,代杨彪为司空。董卓迁都关中,王允悉收聚兰台石室诸书,随驾入关,故经籍具存,不致被毁。

当时董卓尚留住洛阳,朝政大小,委任王允主持,王允亦曲意取容,遇到事情多报告给董卓,董卓因此与其结为密友,无嫌无疑。其实王允是意图买动董卓心意,好叫董卓不复加以提防,暗地里得设法图诛董卓。

前太尉黄琬,复为司隶校尉,与王允同志,还有尚书郑泰,也曾朝夕过从,决定密谋,表请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并率兵出武关,托名前往攻打袁术,而乘间取代董卓,然后奉驾还洛,仍复旧都。

哪知董卓却刁猾得很,不准举兵,遂致王允计无所成;一挫。王允乃推荐杨瓒为尚书,孙瑞为仆射,引作臂助,徐为后图。

这个时候,河南尹朱儁,移守洛阳,暗中与山东诸将交通来往,东出中牟,移书州郡,招兵讨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谦,遣兵助朱儁,推朱儁行车骑将军事,他郡亦稍有资给。

王允在内闻警,亟遣使人至郿坞,报知董卓,董卓即日入朝,王允欲使杨瓒等人出征,又复为董卓所疑,只好调亲将李傕和郭汜等,领兵拒抗朱儁。

王允尚望朱儁杀败李傕和郭汜,乘胜入关,自己也可作内应,偏偏不如所料,朱儁竟然败退,董卓得以大安。二挫。

司空荀爽,本意亦欲除掉董卓,未遂而殁。其从孙荀攸,少有智略,入拜黄门侍郎,暗中与尚书郑泰、长史何颙、侍中神辑等,共同谋划刺杀董卓;就是王允亦曾预闻,事机将成,又被董卓略悉风声,收押了何颙和荀攸,何颙忧愤自杀,荀攸却无惧色,在狱中仍言论自如,董卓查无实据,故得缓刑。惟郑泰却逃出关外,东往投奔袁术,术袁举郑泰为扬州刺史,郑泰就道得病,竟致暴亡,图董卓之事又致失败。三挫。

王允日思除奸,历久不能得志,累得形神憔悴,眠食彷徨,幸好喜董卓只是疑心他人,未曾疑心到自己身上,还好留待时机,再行设策。

董卓看见王允面色尪瘠,总道以为他是为自己分担军政工作导致劳累,于是格外体恤,上表封王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王允固辞不受。

仆射士孙瑞进言道:“执谦守约,须依时宜,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乃欲独崇高节,怎得称为和光呢?”

王允闻言感悟,乃受封二千户,并至董卓府中称谢。

董卓很自喜慰,又欲自号尚父,问诸左中郎将蔡邕。蔡邕已由侍中迁官中郎将。蔡邕劝阻道:“昔周武受命,太公为师,辅佐周室,翦除暴商,故尊为尚父,今明公功德,非不巍巍,但欲比诸尚父,还当少待,宜俟关东平定,车驾仍还旧京,庶几名足称实,无人非议了!”董卓乃罢议。

会遇夏季地震,董卓又向蔡邕谘询,蔡邕复答说道:“地震乃阴盛侵阳,臣下逾制的现象,公平时所乘青盖车,远近以为非宜,宜从简省!”董卓亦依蔡邕议,改乘皂盖车。

但是董卓甚是刚愎,蔡邕恐因言取祸,常欲避去,卒因无路可奔,延宕了一两年。当决不决,终归于尽。

初平三年春季,霪雨至六十余日,尚未晴霁,司徒王允与士孙瑞杨瓒等,登台祈晴,觑着一息空隙,再提前谋。孙瑞进说道:“自从岁暮至今,太阳不照,霖雨积旬,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时若不除奸,后患无穷。愿公速图,毋再迟延!”

王允点头会意,回至府中,踌躇多时,自思从董卓义子吕布着手,方好进步,乃取家藏珠宝馈送吕布,吕布当然拜谢,嗣是互相往来,结成好友。

王允又想到少年心性,一喜财,二喜色,有了财物作饵,还须得一美人儿,献示殷勤,才可笼络吕布。主见已定,随时物色,可巧有一歌妓貂蝉,秀外慧中,非常伶俐,王允即召入府中,厚意接待,视若己女。貂蝉本不见史传,但见于野史,以及传闻凿凿,谅非不是无稽。

好容易已有数月,貂蝉感念王允之恩,暗图报答,见王允常皱眉不乐,欲言不言,因乘左右无人的时候,向王允探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