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之乱平定后,晋明帝在南郊举行祭天大礼。邓攸病重未能参加,但听闻明帝亲来探病,只得抱病勉力出迎。有司为此弹劾邓攸,称他不能去参加南郊祭天,却能在道边迎拜皇帝。邓攸因此被免职。但他生性淡泊,不论官职升黜,都毫无喜愠之色。
当初邓攸逃离石勒渡江后,因妻子贾氏始终未能再孕,便纳一姬妾,后来在询问其亲属姓名的时候,方才知道刚刚纳的妾乃是自己的外甥女。他素来有德行重伦理,为此悔恨不已,从此不再纳妾。因而到死也没能再生出儿子。
太宁三年(325年)闰八月,邓攸升任尚书左仆射。咸和元年(326年)四月,邓攸在左仆射任上病逝。晋成帝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加授金章紫绶,并以少牢之礼祭祀。
时人曾感叹为天道无知,乃使伯道无儿。从子邓绥服丧三年,悲号擗踊,不啻亲生,这也好算得恩义两全了。犹子比儿,可为伯道一慰。
刘遐,字正长,广平易阳人。刘遐性果敢坚毅,弓马娴熟,开朗勇猛。正逢天下大乱,刘遐为坞主,每次作战他都率壮士冲锋陷阵,冀地人把他比作张飞、关羽。同乡人冀州刺史邵续器重刘遐,把女儿嫁给他,于是在河、济之间筑垒,敌人不敢逼近。晋元帝任命他为龙骧将军、平原内史。建武初年,兼任下邳内史。
当初,沛郡人周坚(又名周抚),与同郡周默趁着天下混乱,都作了堡主,专门进行劫掠。太兴二年(319年),周默投降祖逖,周抚发怒,就袭击杀死周默,在彭城举兵反叛,后赵皇帝石勒派骑兵援助他。晋元帝诏令刘遐兼任彭城内史,与徐州刺史蔡豹、泰山太守徐龛一同讨伐周抚,在寒山交战,周抚战败逃走。晋元帝诏令调任刘遐为临淮太守。同年四月,徐龛反叛。徐龛叛乱平定后,晋元帝任命刘遐为北中郎将、兖州刺史。
太宁二年(324年)正月,后赵将领侵犯兖州,刘遐从彭城退守到泗口。
同年六月,王含反叛,刘遐与苏峻等奔赴京都护卫。
王含兵败后,刘遐跟随丹杨尹温峤追击王含到淮南,刘遐纵兵掳掠。温峤说:“天道助顺,所以王含被剿灭,不能趁乱作乱。”刘遐深深地责备自己而谢罪。事情平定后,刘遐因功封泉陵公,升任散骑常侍、监淮北军事、北中郎将、徐州刺史、假节,代替王邃镇守淮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咸和元年(326年)初五日,刘遐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安北将军。
应詹,字思远,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人。
应詹幼年时便成为了孤儿,得到祖母的抚养。应詹十几岁的时候,祖母又过世了,他在守丧期间,身体憔悴哀毁,需要拄杖才能起身,便以孝顺而闻名。
应詹家中很富有,他年纪又小,就请族人与自己一起居住,把财产交给他们,就像对至亲的人一样,世人都惊讶于他的与众不同。
他年轻时就已很出名,他的性格宽宏雅正,他人虽然时有冒犯他而他却不与人计较,以研习文章而为人所称颂。司徒何劭见过他后说:“这个人是个君子啊!”
最初被公府征辟,担任太子舍人。被赵王司马伦任命为征东将军长史,司马伦被诛杀后,应詹也被牵连罢免。又被成都王司马颖起用为掾属。当时骠骑将军从事中郎诸葛玫背弃长沙王司马乂到邺投奔司马颖,大谈司马乂的过错。诸葛玫浮躁而有才辩,临漳的士人都去归附他。应詹与诸葛玫是旧交,他感叹道:“诸葛成林,怎么像乐毅那样不忠诚呢!”终究没有见他。诸葛玫听到这话后非常惭愧。
镇南大将军刘弘是应詹的祖舅,请他担任自己的长史,并对他说:“你器识宏大深远,以后应该在荆南一带接替老夫了。”接着,托付他军政大事。刘弘在汉南的功业,有应詹的功劳。后来调任南平太守。
永兴二年(305年),陈敏叛乱,引兵想要西上,刘弘将南蛮校尉之职授予前北军中候蒋超。亲自统领陶侃、苗光等人屯于夏口。又派治中何松统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之兵,屯驻巴东,为益州刺史罗尚的后继。再加应詹为宁远将军,督三郡水军,作为蒋超的后援。
王澄任荆州刺史时,暂命应詹督管南平、天门和武陵三郡军事。当洛阳被刘曜攻破时,应詹撩起袖子痛哭流涕,劝王澄派军支援,王澄就让应詹写发兵檄文,应詹下笔便成,檄文豪壮激越,众人看了都情绪激动,但终究没有前往救援。此时,天门、武陵的少数民族纷纷造反,应詹率军讨伐将其降服。
当时政令不一,少数民族都心怀不满,共同谋划发动叛乱,应詹召集了他们的首领,破铜卷与他们订立盟约,当地夷人都对应詹心悦诚服,好几个郡都因此获得安宁。当时天下大乱,只有应詹治下仍能保持安定。百姓作歌称颂他说:“乱离既普,殆为灰朽。侥幸之运,赖兹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我涂炭,惠隆丘阜。润同江海,恩犹父母。
之后,征南将军山简暂命应詹督管五郡军事,当时爆发了杜弢起义,杜弢军进攻应詹治下之郡,应詹率军力战将其击破。不久后联合陶侃在长沙大破杜弢,截获金银财宝无数,应詹一无所取,只把图书整理起来,众人无不赞叹。琅玡王司马睿任命应詹为建武将军,王敦又推荐应詹监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颍阳乡侯。
陈郡人王冲占据了荆州,素来仰慕应詹的名声,想请他来担任刺史,应詹认为王冲没什么才德,不肯接受,于是返回南平,王冲也不生气,他就是这样的得人心。应詹后来迁任益州刺史,兼领巴东监军,他离开南平时,士庶百姓都拉着车子哭着不让他走,如同眷恋自己的亲人一样。
不久,被任命为后军将军,应詹对时政提出建议,认为“今大荒之后,制度改创,宜因斯会,厘正宪则,先举盛德元功以为封首,则圣世之化比隆唐虞矣。”又上疏说:“自汉宣帝元康年间以来,轻视典籍,崇尚道学,把玄虚弘放视作平达,把儒术、清俭看作鄙俗,如今应当尊崇和奖掖儒官,来革新风俗教化。”
晋元帝司马睿很是看重他的才能,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又出任吴国内史,因公事被免职。
镇北将军刘隗出镇合肥时,任命应詹为镇北将军军司,又加职散骑常侍,经屡次升迁任光禄勋。应詹因为王敦专制、四处树立威信,所以他在任上只是“优游讽咏”,并不表明自己的倾向。
等到王敦命王含等率军逼近建康时,晋明帝司马绍向应詹问计。应詹表情严肃情绪激昂的说:“陛下应发出君王的威严,臣等当全副武装作为前驱,希望凭借宗庙之灵,不战而胜。如其不然,王室必危。”
晋明帝司马绍于是任命应詹为都督前锋军事、护军将军、假节,又都督朱雀桥南。叛军从竹格渡江,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率军将其击败,斩杀叛军将领杜发,斩首数千级。太宁二年(324年),王敦之乱平定后,应詹受封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又赐绢五千匹。应詹上疏辞让,晋明帝不许。
太宁二年(324年)十月,又改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应詹将要出镇时,上疏认为应该任用人才,并分派官员巡查郡国、检举不法。又建议严格执行旧时的降职制度,还针对地方提出了一些意见。
当时王敦之乱刚刚平息,人心未安,应詹抚慰怀柔,众人无不悦服,百姓都依赖他。
咸和元年(326年)七月二十五日(9月8日),应詹逝世,享年五十三岁。被晋朝廷追赠为镇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谥号“烈”,以太牢礼祭祀。临终时,他仍然不忘国家,给陶侃去信,望陶侃能“竭节本朝,报恩幼主”。
当初永嘉之乱时,京兆人韦泓的亲人都因饥荒而死,韦泓从异乡来到洛阳,他很久以来都听闻应詹的名声,于是前来归附应詹。应詹与他同甘共苦、情同兄弟。韦泓随从应詹数年,应詹为他寻找妻子、建置居所,并向晋元帝推荐他,晋元帝立即起用韦泓。
韦泓此后,官至少府卿。韦泓受应詹接济生活及推荐为官的恩惠,应詹去世后,韦泓马上制作了朋友所着的丧服,直到墓上有了新草才停止哭泣,追慕古时候赵氏祭祀程婴、杵臼的节义,终身祭祀应詹。
江州百姓,听闻应詹病殁,远近举哀。
百姓哀伤而作歌曰:乱离既普,殆为灰朽。侥幸之运,赖兹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我涂炭,惠隆丘阜。润同江海,恩犹父母。
有诗叹道:
贤如伯道竟无儿,邵女能军又守嫠。
再看江州悲雾起,茫茫天道果难知?
欲知后来故事,且容作者慢表。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qbxs)济公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