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陶渊明将诗文写好后,放于案上置于不理。有一学子问马文才说:“马兄为何欣赏曹操。”
马文才回答道:“因为曹操救了蔡文姬呀,那这个才女何以留下名流千古的《胡茄十八》。”
说这话时,他眼神暧昧地看向祝英台。
梁山伯同祝英台各自写完咏诗后,两人互相交换彼此的文章来看。
梁山伯见祝英台写的《咏文姬》,不即字体秀媚,文才更透其秀,字字珠玑。
诗如下曰:
“能辨琴瑟琰昭姬,十二才华扬圉镇。
飘零红颜命坎坷,曲折人生旷古今。
异国他乡痛心扉,落叶归根回中原。
满腔悲愤赋离骚,流芳《胡笳十八拍》。
红消香断谁人怜,琰女平生千古传?”
梁山伯看后,称赞道:“英台,这首《咏文姬》你写得真好。”
祝英台对梁山伯嫣然一笑,用手掐了一下他的肩头,说道:“写得这样糟糕,你还故意来取笑我,实乃狡猾兮兮。”
祝英台又看了看梁山伯的《夏禹公颂》,问道:“你欣赏的是大禹?治水的大禹呀。”
梁山伯回答道:“大禹为天下苍生治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弃小家为大家,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歌颂的。”
这时,陶渊明挥手向尼山书院的学子告别。周士章也给了他一些银子作为代课的报酬。陶渊明步行回到了彭泽桑落州的一座南山脚下,过起了隐居生活,称为桃花源。
他归田园后,改名为潜,陶潜也。可是不久,大司马桓温之子,当今的权臣桓玄听说陶渊明的才华,于是聘请陶渊明成为他的幕僚。
陶渊明离开书院之后,祝英台长长地舒了口气,道:“陶大叔就这样离开书院了,能多留几日,做我们的导师就好了。”
“陶大叔有他要过的生活,”梁山伯说道:“这些时日由陶先生指导我们,还真是受益匪浅,写文章和书法都进步了不少。”
“是呀,多亏了陶先生,我的诗赋词作才可以更上一层楼。”祝英台道。
祝英台说罢,温柔地看着梁山伯的目光,巧笑嫣然,突然看见梁山伯身上穿的衣服有个地方脱线了,破了一个口子,于是说道:“山伯兄,你身上的外衣有处角破了,放学我帮你补吧。
梁山伯听了,说道:“只是破了个角,并不碍事的,还是可以穿的,就不用麻烦了。”
祝英台听了梁山伯的一番话,说道:“只需缝几下便好,没什么好麻烦的。”
梁山伯闻言,说道:“想不到英台你还会缝衣服。”
祝英台微微低首,解释道:“我在家里的时候,有一日玩耍,不慎衣服被树枝划破了,家中的小九妹看见,便叫我把衣服拿过去给她缝补,我在一边看她缝衣,便学会了。”
梁山伯闻言,憨憨地笑了一下。
马文才在一旁看见这个情景,内心颇为愤憾,暗暗细声嘀咕道:“梁山伯,你真是一个不解风情的草包,我早晚要你命。”
欲知马文才如何计划加害梁山伯,且看下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