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劭自新亭奔还,闻刘义恭逃去,即将他的十二个儿子一并拘拿到前,尽行杀毙。
刘劭又命刘浚为南徐州刺史,与南平王刘铄并录尚书事,刘浚听闻刘骏军队将至,忧迫无计,当与刘劭想出一法,用辇迎蒋侯神像,放在宫里祷告求福,拜大司马,封钟山王,又封苏侯为骠骑将军,也是焚香顶礼,日夕虔求。这种方法想来是女巫婆严道育教他的。
刘劭还命人书写祝文,向神明报告刘骏的“罪恶”(什么罪恶,讨伐你这个弑父的恶人就是罪恶?刘劭自己不是更恶?杀父杀兄弟儿子),祈求神明能除掉刘骏(不觉得可笑?)。
后来,刘劭又正式册拜长子刘伟之为皇太子,宣布大赦天下,只有刘骏、刘义恭、刘义宣、刘诞四人不赦。
偏是臧质等步步紧逼,直指建康。刘劭遣殿中将军燕钦等人出来拒敌,相遇曲阿,未战即溃。
刘骏称帝后不久,刘诞所部东军也攻打至曲阿(在今江苏武进),并在奔牛塘之战中大败燕钦等部台军,兵锋直逼建康。刘劭为了遏阻东军进兵,命人用栅栏阻断班渎、白石等处水道,并掘开柏岗、方山一带的堤坝。他还在秦淮河沿岸部署很多战舰,在舰上装备大批强弓硬弩。当时,京师一带的男丁已全部被征入军伍,很多工事只能征发妇女服劳役。
鲁秀等募勇士攻破大航,钩得一舶。王罗汉尚逍遥江上,挟妓醉酒,忽然听闻鲁秀军队已经登岸,急得不知所措,慌忙出降。缘淮各戍依次奔散,器仗鼓盖,充塞路衢。
刘劭闻戍军溃退,没奈何闭守六门,并在城内凿堑立栅,城中一日数惊,非常慌乱。丹阳尹尹弘等逾城出来投降,萧斌亦令部兵解甲,自石头城携着白旛,奔投军前。鲁秀等奏达新亭奉诏以萧斌甘作党恶,情罪较重,饬令即刻处斩,当下将萧斌械送,枭首行辕。
这时候的元凶刘劭,自知大事已去,毁去乘辇及冕服,打算逃走,刘浚劝刘劭载运财宝货物,航海远奔。
刘劭恐人情离散,载着财宝出走,反惹众目,意欲轻骑逃生。
两人计议未决,那阊阖门外的守兵,已走还入殿,薛安都、程天祚等领着义师,乘乱随入。臧质、朱修之分门杀进,同会太极殿前。
刘劭的逆党四处逃奔,王正见首先被擒获,当场就被斩首。
张超之走入含章殿,藏匿在御床下,被义军追寻得手,抓出殿阶,被乱刀分尸,刳肠剖心,噉肉立尽。
刘劭不能出走,穴通西垣,逃窜进入武库井中,义军队副高禽,率领士兵进内,七手八脚,就将刘劭擒住,将其反背捆绑了起来。
刘劭问道:“天子何在?”
高禽回答道:“就在新亭!”当下牵刘劭走出宫庭,臧质瞧着,向他悲恸。
刘劭腼然道:“天地所不覆载,丈人何为见哭?”此时也自知罪么?
臧质何故恸哭?臧质于是停止泪哭,把刘劭捆缚住马上,押送到行辕。一面捕得伪皇后殷氏、伪皇子刘伟之等兄弟四人,并诸女妾媵,及巫婆严道育、王鹦鹉等妇女系拿送入监狱,男子械送,封府库,清宫禁,只是不见了传国玺。于是再遣人向刘劭诘问,刘劭答言玉玺在严道育处,因而将严道育身上检搜,果然藏着,便即取来献给新皇刘骏。严道育怀藏国宝,莫非要送与天神不成?
刘劭与四子俱至军门,江夏王刘义恭等出来视看,刘义恭先叱责刘劭道:“我背逆归顺,有何大罪,乃杀我十二儿?”
刘劭答道:“杀死诸弟,原是我负叔父!”
江湛妻庾氏,乘车往詈,庞秀之亦加诮让,刘劭厉声道:“何必多说!我死罢了!”
刘义恭怒意顿起,先命人斩杀刘劭四子,然后及刘劭。
刘劭临刑时,尚叹息道:“不图宋室弄到如此!”出汝逆贼,所以如此。刘劭父子首都枭示大航,暴尸市曹。
刘义恭奉命先归,道出越城,正值浚父子狼狈逃来,还有铄亦偕行。见了义恭,浚下马问道:“南中郎今作何事?”义恭道:“皇上已君临万国!”浚又道:“虎头来得太迟了!”虎头见前。义恭道:“未免太迟。”浚又问:“可不死否?”义恭道:“可诣行阙请罪。”乃勒令上马相从,乘他不备,剁下头颅。浚有三子,一并斩首,献至行辕,命与刘劭父子首同悬大航。
又有诏书传入建康,凡伪皇后殷氏以下,俱赐自尽。
殷氏且死,语狱丞江恪道:“我等无罪,何故枉杀?”
江恪答道:“受册为后,怎得无罪!”
殷氏道:“这是暂时的册封,稍迟数月,便当册王鹦鹉为后了。”
随即用帛自尽。诸女妾媵皆自杀,惟严道育、王鹦鹉两人,牵出都市,鞭笞交下,宛转致毙。要想做天师、皇后的滋味?而后被焚尸扬灰,掷置江中。
殷冲为殷氏季父,尹弘王罗汉,曾事刘劭尽力,一概赐死。淮南太守沈璞,坐守湖上,观望不前,亦即加诛。
嗣主刘骏自新亭入都,就居东府,百官踵府请罪,有诏不问。遂遣建平王刘弘至寻阳,迎接生母路淑媛,及妃王氏入都。尊母为皇太后,册妃为皇后。追赠袁淑为太尉,徐湛之为司空,江湛为开府仪同三司,王僧绰为金紫光禄大夫。毁刘劭所居东宫斋室,作为园池。封高禽为新阳县男,追号潘淑妃为长宁国夫人,特置守冢。祸由彼起,不应追赠,即如王僧绰之甘受伪命,亦不宜赠官。进江夏王刘义恭为太傅,领大司马,南平王刘铄为司空,建平王刘弘为尚书左仆射,随王诞为右仆射,寻且改南谯王刘义宣为南郡王,随王刘诞为竟陵王。余皆论功行赏,各有迁调。
惟褚湛之本为刘浚的妇翁,自南奔归顺后,赦去前罪,受职丹阳尹,女为刘浚妃,因褚湛之反正,刘浚与妃绝,亦得免诛。
又有何尚之虽曾附逆,但与刘义恭从中调护,保全三镇,心向义军,理应特别原情,仍授为尚书令。子何偃为大司马长史,任遇如故。
宋主刘骏乃入居大内,粗享太平。有诗咏道:
江州天下语非虚,一举功成恶尽除。
毕竟人情犹向义,元凶结局果何如!
过了两月,南平王刘铄,竟致暴亡。究竟为着何事,待下回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