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济公传奇豆瓣 > 第732章 兴兵败涂诛纳瞒天(第1页)

第732章 兴兵败涂诛纳瞒天(第1页)

却说南平王刘铄,与刘义恭等还入建康,虽然得进位司空,但是刘铄在元凶之乱中曾经支持刘劭,直到台城陷落的时候方才投降了刘骏的,因而心怀忧惧,以致经常半夜惊醒。一次,南平王刘铄从床上猛然坐起,对家人说道:“我感到我的魂魄已不在我身体里了。”

南平王刘铄力辞去侍中一职,仅接受司空之位,只是希望能消除宋主刘骏的疑心,但是最终却未能如愿。

一日,南平王刘铄用食的时候突然就中毒,竟而暴亡。当时统说是由宋主刘骏指使人,将他毒毙,表面上追赠司徒,总算掩饰过去。时为元嘉三十年(453年)七月,刘铄亡年二十三岁。

元嘉三十年(453年)十一月,高丽便遣使进贡方物。

越年就是宋主刘骏元年,年号孝建。才经一月,江州复起乱事,免不得又要兴师。自宋主刘骏入都定位,凡被刘劭拘禁诸子,及刘义宣诸儿,当然放出。立长子刘子业为皇太子,并封刘义宣之子刘恺为南谯王。

刘义宣固然推辞,于是宋主刘骏降封刘恺为宜阳县王,刘恺兄弟有十六人,姊妹亦多,或是随刘义宣就藩,或是留住都中。

刘义宣受宋主刘骏之命,兼镇扬州,他却不愿内任,情愿还镇荆州。宋主刘骏准如所请。刘义宣陛辞而去,所留都中子女,仍然居京邸中。

刘骏即位后,为了解决元嘉年间以来版籍混乱,南渡侨民不注户籍沦为流民的人数增多致盗贼蜂起,而南方土着居民依附于大族的人数也日渐增多的情况,采取撤并侨州郡县,罢免侨户,将流民和土地结合起来以统一侨户和土着的户籍的措施。

除此之外,宋主刘骏为了恢复礼乐文化,还下诏说:“孔子的思想恩泽天下,周朝的维持、汉朝的兴隆全依靠孔子思想。历朝历代,都很推崇。而我朝却没有祭祀。国家灾难深重,奋力为国的忠勇之士,就是孔子学说教导出来的。应时刻记着孔子的恩泽,不要忘记。建造孔庙,用诸侯之礼祭祀他。”同时,“立明堂,造五辂”,又使“六官修亲桑之礼”,以恢复礼乐制度。

孝建元年(454年),宋主刘骏就下诏说“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选贤任能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内难未平,政令不通,衣食浪费,国无栋梁之才,我内心愧疚,睡梦中都忘不了。各地官员,要认真根据以前的法规,督导百姓勤劳耕作以尽地利。致力耕田擅于储藏的,为他扬名。

宋主刘骏还课租侨户,始行检籍。“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宣告自晋末“义熙土断”以来,京口所在的南徐州的侨户免租的特权被正式取消。东晋以来,南徐州是北来侨民最集中的地方,据统计一共超过了二十二万户,而侨民中的普通百姓又大多成为京口豪强的依附人口,对朝廷不承担义务。宋武帝刘裕在晋末推行“义熙土断”时,由于是北府军所在,功勋武将也多居于此,故南徐州始终不在刘宋前期的土断和清查户籍的范围之内。而如今登基的宋主刘骏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宣告南徐州正式列入了朝廷的土断和清查户籍的范围之列,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编户,也沉重打击了豪强大族。宋主刘骏又于当年开始施行南朝检籍政策。据史书记载当时“凡诸郡士族婚官点(玷)杂者,悉黜为将吏,而人情惊怨,并不服役,逃窜山湖,聚为寇盗。”“加以严刑不能禁。乃改用军法,得便斩之。”

东晋以来,地方州郡长官不仅控制了地方财政,侵夺地方上交中央财物,私自擅用台库现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地方官一边滥用科调,自辟财源,但对上供中央的租赋却无所用心,严重影响了中央财政和中央租赋的正常采集。

宋主刘骏为了从制度上杜绝地方州镇截留和滥用上交中央财政的现象,开始设置台传机构,并派御史职掌,负责经办地方台仓、台库。从此,地方州郡长官若需动用台库钱物,必须通过台传机构的审查,对规定的地方上交中央的财政数额,一律需经台传机构负责监督和审核,这与前代地方官员肆意擅用和截留台库财物的情况已大为不同。同时台传机构还有监督地方科调和监督地方征集租赋的职责。这是试图从制度上加强中央监察地方财政,加强对入京财赋控制的重要举措。这一制度的职能和作用在南朝不断得到强化,到梁武帝时,更是进一步将州郡"禄米绢帛"也纳入了台传体系。

在佛教政策方面,宋主刘骏一方面支持和弘扬佛教,礼敬高僧。他即位后,遣派使者征请高僧僧导,僧导欣然应诏,来到建康中兴寺,宋主刘骏亲自出宫迎接他进京。僧导因刘骏刚刚登位,缅怀往昔,感慨万端,悲不自胜。宋主刘骏也是哽咽良久,僧导于瓦官寺开讲《维摩诘经》,宋主刘骏亲往听讲,公卿大臣无不必集。

另一方面,刘骏统治时期,对于僧团的混乱局面,曾诏令整肃。同时刘骏即位之初便建立了僧官制度,都邑僧正释法颖,是南朝中央级僧官的先例;利用僧官管理僧众,实现了朝廷对佛教徒的控制,以防范僧尼干预军政事务。刘骏礼敬高僧,整肃佛门,对佛教的正本清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宋主刘骏年才三八(三八二十四,乃是二十四岁—注明),膂力方刚,正是振作有为的时候,偏偏他有一种好色的奇癖。好色亦是常情,不得目为奇癖。无论亲疏贵贱,但凡有几分姿色的,被他瞧着,便要召入御幸,不肯放松。

路太后居在显阳殿中,内外命妇,及宗室诸女,免不得进去朝拜谒见,宋主刘骏乘间闯入,选美评娇,一经合意,便引她入宫,迫令侍寝。

有时甚至竟然在太后的房内,配演几出龙凤缘。路太后对儿子溺爱得很,听令胡闹,不加禁止,因此丑声外达,喧传都中。

刘义宣的诸位女儿曾经出入宫门,有几个生得一貌如花,被宋主刘骏瞧着,也不管她是从姊从妹,竟然做了春秋时候的齐襄公。

刘义宣的女儿不好推脱,只好勉遵圣旨,也凑成了第二、三个鲁文姜。天下事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渐渐的传到刘义宣耳中。你想这刘义宣恨不恨呢?女为帝妃,何必生恨?(对于一些史料指刘骏与南郡王刘义宣诸女儿乱伦,并册封其中一位为殷淑仪之事,这种说法遭到后世不少史家质疑。不排除有抹黑刘骏的成分。

南齐沈约所着《宋书》指刘骏因常于路太后所居显阳殿中临幸宫女,因停留时间过久,以致民间谣传其间有不可告人之事。但同时也指“宫掖事秘,莫能辨也”,并说刘骏天性好色。由于《宋书》成书于《魏书》前,一向“尤苦南国”的《魏书》可能是为进一步凸显《宋书》指的刘骏天性好色的形象,在具体内容上进一步进行了加工和抹黑。

刘知几在《史通》中也说:“沈氏着书,好诬先代,于晋则故造奇说,在宋则多出谤言,前史所载,已讥其谬矣。”)

除了好色不节制之外,宋主刘骏还经常戏弄群臣,或根据各人的相貌安排每人的外号:

须多者统一称之为羊;颜师伯缺几颗牙齿,称他为“齴”;黄门侍郎宗灵秀身体肥胖,朝拜起立不方便。每到君臣集会时,刘骏总是赐给他很多物品,想叫他谢恩,拜跪时翻倒在地。又在木头上刻画宗灵秀的父亲、光禄勋宗叔献像,送到他家厅堂正中树立;

刘秀之吝啬,称为“老悭”;

王玄谟是北方人,刘骏就呼其为“老伧”(伧是南方人骂北方人的专用名词)。

就算在朝廷下发各地的公文中,宋主刘骏也照样写上给朝臣取的称谓。

刘骏还宠爱一个昆仑奴,名叫主,常常安排他在左右,让他持杖击打群臣,自柳元景以下都难逃毒手。

会雍州刺史臧质调任江州,自谓功高赏薄,暗中蓄谋异图,听闻刘义宣怀恨宋主刘骏,遂派遣心腹前往谒见刘义宣,赍投密书。略云:

自来负不赏之功,挟震主之威者,保全能有几人!今万物系心于公,声闻已着,见机不作,将为他人所先。若命鲁爽、徐遗宝驱西北精兵,来屯江上,质率沅江楼船,为公前驱,已得天下之半。公以八州之众,徐进而临之,虽韩、白韩信、白起。复生,不能为建康计矣。且少主失德,闻于道路,沈庆之。柳元景。诸将,亦我之故人,谁肯为少主尽力者?夫不可留者年也,不可失者时也,质常恐溘先朝露,不得展其膂力,为公扫除。再或蹉跎,悔将无及,愿明公熟思之!

刘义宣得到这封书信,反复览诵,不免心动。臧质乃是臧皇后的从子(侄子),与刘义宣为中表兄弟,臧质女儿为刘义宣之子刘采的妻子,更是做了儿女亲家,亲戚情谊缠绵,深相投契,此次怨及宋主刘骏,又是不谋而合,刘义宣总道他有几分把握,自然多信少疑。还有谘议参军蔡超,司马竺超民等,希图富贵。统劝刘义宣乘时举事,如臧质所言,刘义宣于是回复书信如约。

当时鲁爽为豫州刺史,素来与刘义宣交好,亦与臧质相往来。

这个鲁爽本来是北魏之臣,后叛魏而入的宋。这其中的缘故,作者粗概说明。

鲁爽少有武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知道他的名声,让他侍奉左右。元嘉二十六年,鲁轨去世,鲁爽任宁南将军、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鲁爽自幼在虏族的环境下长大,没有汉人的习俗。经常喝酒,多次犯下过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要诛杀他。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将要南下侵略,派遣鲁爽随永昌王拓跋库仁真奔赴寿阳,与鲁爽的弟弟鲁瑜在尉武击破刘祖,到了瓜步,鲁爽与另一个弟弟鲁秀谋划归宋。拓跋焘到了湖陆,鲁爽等人说:“我与刘宋有仇,刘宋每次发兵,我都怕宋军伤我家祖坟,请求让我把祖坟迁到国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